第191章 你会怎么选呢?(1 / 2)

加入书签

帐内的密谈持续了一个时辰。

    为防泄密,帐内无人服侍,帐外也没有侍卫,蒙恬带人在数丈外的空地上驻守。

    他来回踱步,内心担忧。

    并不是担忧对方提出什么难以办到的条件,而是担忧手无寸铁的雍国王后,万一被剑术登峰造极的龙阳君挟持,他该怎么办。

    虽然龙阳君今日并未佩剑,但对于他来讲,什么都可以成为武器。

    深秋的风很大,把营帐四周树林的枯叶扫落。

    声音嘈杂,让蒙恬无法探听帐内的动静。

    他应该留下的,可王后说龙阳君是最好的使臣,不会如贩夫走卒般粗鲁无礼。

    话虽如此,但对方如今身处绝境啊。

    身处绝境的人,还会恪守使臣礼仪吗?

    蒙恬聚精会神盯着营帐。

    直到帐帘被人掀开,龙阳君率先走出来。

    他脚步从容神情倨傲,看不出有什么不妥。

    蒙恬向前几步又突然停下,他看到王后也跟了出来。

    她身姿挺拔姿容端庄,与龙阳君郑重告别。

    龙阳君肃容施礼,再翻身上马,向大梁城的方向驰骋而去。

    “怎么样?”

    蒙恬这才走近姜禾询问。

    姜禾的目光从远处消失的红衣向上看,看到日渐稀疏的白杨树,看到高高飘散的云团,突然抿唇笑了。

    像是放下了千斤重担,像是解决了一件天大的难事。

    虽然在笑,却又苦涩。

    那含笑眼睛里,分明蓄积着泪水。

    点点光芒,像即刻便会坠落的星辰。

    五味杂陈。委屈、不忍,夹杂着一丝释然和期许。

    “蒙将军,”姜禾吸了吸鼻子道,“对方提的条件很苛刻。本宫做不了主,要写信请陛下恩准。”

    这样啊?

    那她为何如释重负呢?

    为对方同意投降,不需要水淹大梁吗?

    还是为了……

    蒙恬想起传言中,王后同魏忌的私交。

    不知道对方提了什么条件。

    不过这些自有陛下决断,他眼下的任务,是保护王后,听从王后的命令行事。

    蒙恬点头道:“微臣这就安排信使。”

    大梁城南,楚国境。

    一座普通的民宅中,端坐着一位老者。

    他面容矍铄眼神阴冷,枯槁的手因为激动,抖落几滴茶水。

    这是楚国芈负刍的亲信朝臣,英季。

    “雍国要挖开黄河?”英季冷笑出声,“好手段!”

    “宫里那位是这么说,”下属禀报道,“咱们的人绕路到黄河边打探,王吉的确在那里挖沟。看来正是这件事,逼得魏国不得不投降了事。”

    可惜魏国人没有同归于尽的决绝啊。

    如果是他,干脆偷偷出逃到黄河北去。就让他们淹!等大梁百姓死了,反而激发起主力部队的怒火。

    到时候在黄河以北据守,还可保证魏国不灭。

    英季想了想,摇头道:“大梁城里有魏忌,不会轻易投降。如今是休战和议吧?出使的龙阳君,也不是善茬。他提的条件,雍国不见得会答应。”

    下属已经有些着急。

    他们奉命来捡些便宜,既然来了,就要捡到大便宜。

    “仔细看守国境,”英季道,“这种时候,说不定能捞条大鱼。”

    鹬蚌相争。今日,楚国是静待大鱼的渔翁。

    大梁距离咸阳虽然千里远,但因为黄河被雍军夺得,信使可从大梁北乘坐快船一路向西,在风陵渡口上岸改换快马。

    一路上换人换马,原本需要三日送达的军情,一日半即到。

    姜禾的密信,在龙阳君进营商议两日后,便送到赵政手中。

    原本正在与朝臣议事的赵政,示意大臣稍候,便拿起密信打开。

    他只看了一句,就把密信重重放在几案上起身。

    “啪”地一声,是挥动的衣袖把毛笔扫落。

    雍国国君站在王座旁,身姿笔直挺拔,胸口却在微微起伏。

    朝臣惊讶地看着赵政。

    他们第一次见国君如此失态,不由得揣测密信上的内容。

    见此情形,内侍总管李温舟立刻宣布退朝。

    朝臣们离去,赵政却仍然僵硬地站着,半晌没有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