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千古骂名(1 / 2)

加入书签

雍国京都李通古府邸,远听寂无人声,却见灯火通明。

    用麝香和白芷制成的香饼提神醒脑,在铜鼎中徐徐燃烧。

    一个头戴帽兜遮挡面容的男人进屋,摘掉披风深吸一口气,便从初秋的疲倦中醒过神,凝目看看四周。

    到亥时三刻,人就聚齐了。

    这些平日在朝堂位高权重的大臣,此时聚在李通古的府邸,也多半是谈朝事。

    他们自诩为国尽忠,聚在一起并非结党,而是交流对朝事的见解。

    而近日谈论最多的,便是王后姜氏。

    姜氏结党营私,竟然让御史大夫冯劫都为她多次辩护。

    姜氏越权乱政,亲自为敌国公子送葬,花费巨资偷养兵马。

    姜氏蛊惑君心,连累陛下在天湖涉险,又收编魏国残军。

    姜氏袒护母国,以至于雍军迟迟未能攻打齐国。

    一桩桩,一件件,每说一次,都让“姜氏”二字生出些令人嫉恨的诡异。

    在他们这些人心中,女人有用,用完丢掉也便罢了。

    千万不能让女人左右了男人的判断,更不能让女人得到权力、当家作主。

    不然他们这些男人,可往哪儿站?

    再加上这些近臣都知道赵政患过重病的事,担忧若赵政大薨,公子年幼,姜禾作为太后必然会把持朝政。

    越想越觉得心惊胆战。

    越想,越觉得不能让姜禾活。

    “眼下已决定先行攻打燕国。”李通古坐在正中间,面色阴郁道,“我等没能说动陛下。”

    “有姜氏在,”另一位朝臣道,“即便说动了,也保不定又会更改。”

    “罢了。”另有朝臣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他们相互看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那个决断。

    “此事要从长计议,”李通古的声音更加低沉,“务必要干净利落。”

    “对,”另有人道,“征讨燕国齐国的事,说不定还要她出力。”

    等所有的仗打完,雍国便不再需要精通兵法的王后。

    让她消失,才有利于朝政,有利于万民。

    铜鼎中的香饼已经燃烧殆尽,余灰散落,像一团模糊不清的山岚。

    雍国大军还在整装待发时,姜禾的书信已经送达齐国公子府。

    姜贲从朝中回来已是亥时,魏子佩还没有睡。

    她握着姜禾寄来的信,揉捏玄青色的信袋,迟迟没有先打开看一眼。

    魏子佩知道自兄长故去后发生的所有事。因为太清楚,所以她对姜禾没有苛责或者怨恨。

    关于魏国亡国后的善后,姜禾做的甚至比她还要多。

    魏子佩如今只有心力关心齐国,而她觉得,楚国灭亡后姜禾送来的这第一封信,或许正关系着齐国的生死存亡。

    难道真的到了那个时刻吗?

    下一个,是齐国?

    “姐姐的信。”

    魏子佩把信袋递给姜贲,顺便道:“这回是郑灵送来的,我安排他去歇着了。”

    姜贲认识郑灵,闻言道:“看来是要锻炼一下这小子。”

    见信袋未拆,姜贲一面拆开一面又问道:“你怎么不先看看?”

    这自然妥帖的信任让魏子佩心中微热,抿唇笑道:“我嫌累眼睛。”

    “你是得好好歇着。”

    姜贲把魏子佩扶坐在床上,他也甩掉靴子坐下,掏出信袋中绣着玄鸟青鹞的白色丝帛。

    传说青鹞是雍国的保护神,所以雍国国君和王后的惯用之物上,都会绣着这种图纹。

    姜禾的字依然工工整整,没有追求书法的飘逸疏朗。让人一眼就看明白她写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怎么样?”魏子佩的手下意识放在腹部,轻声问道。

    姜贲没有回答,也没有动。

    他静静地坐着,慢慢把那封信放进信袋,如一个有些迟钝的木偶。

    直到魏子佩有些着急,他才转过头来,安抚她道:“没什么,姐姐说,先打燕国。”

    先打燕国。

    像是某个问题的回答。

    那问题是:“姐,你们先打燕国还是先打齐国?”

    虽然他没有问过,但姜禾知道。

    当然,姜禾在信中不光说了这一件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