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懵懂时代之开学上初中了(1 / 2)

加入书签

今天是正月十6,我要到相邻的东岭大队上初中。

公社把我们张庄、余庄和东岭3个大队的学生,合并成了1个东岭学区。不仅初中要在这儿上,从今年开始,以后的高中也要在这儿。

要想上初中、高中很容易,不用考试,可以直接背着书包进学校。

早饭桌上,爹用烟袋锅敲下我的头,“成了小伙子,该有自己的主意了,哪头轻哪头重,1定搞明白。家里的活干不干没事,好好学习长本事最要紧,将来出息吃上公家饭,你吃喝不愁,我和你娘也能跟着享享福。”

“吃公家的饭和吃自家的饭,不都是吃饭吗?”我放下粥碗,手握筷子,不解地问。

“那可不1样,看咱大队北头的你张玉普爷爷家,他过去是在天津吃公家饭,儿子当今在保定吃公家饭,家里的老老少少经常包馄饨、炒鸡蛋吃,那日子过得多好!你要有出息,我和你娘也不跟你多要,你哥你弟他们每年供我1袋麦子,你娘爱吃杂面饺子,就供我1袋子绿豆吧。”

我1听为了难,全家8口人,1年只能从队里分到67十斤绿豆。要我1年供1袋子绿豆,怎么可能供得起!立时上了愁,“呜呜”哭起来,“爹,我上哪儿给你弄1袋子绿豆呀?”

看着我伤心的样子,全家人都笑了。

姐劝我:“傻兄弟,咱爹就是随口那么1说,别往心里去。”

“那可不行!咱爹既然说了,我就得给,要不给,就是不孝。我可不做不孝的儿子,让人戳脊梁骨瞧不起。”

姐看我如此较真,笑得更是合不拢嘴,“没事,到时候姐替你供咱爹咱娘,行了吧?”

我抽泣着推开饭碗,独自走出西屋,进到东屋。

2哥随后跟过来,“瑞僖,咱爹跟你要绿豆这是偏向你,你怎么觉不出来?”

“咱爹怎么就偏向我了?”

“咱3乡5里盐碱地里种的绿豆多,价钱比小麦、玉米也低多了。你算算,我们供1袋麦子要比你供1袋绿豆贵多少钱,这还不是偏向你?”

我1琢磨,感觉是这么回事,于是抓起躺柜上的书包背在肩上,用棉袄袖子抹把眼泪,推开堂屋门。在我刚关好堂屋门时,屋里又传出1阵笑声,而后,听到姐大声说:“瑞僖,咱爹和你闹着玩呢,别真上愁!”

学校设在东岭大队的东南角,离大队里的住户有1里多地。在成片的枣树和收获后挂着1层霜的庄稼地里,修着1条南北笔直的大道。

我和宝来、胡滨走走跳跳、打打闹闹地将要接近校园时,道路东侧出现了1个大水坑,坑里覆盖着厚厚的发着青色光的冰,寒气逼人。

坑南是1块沙性土壤的菜地。

道路在菜地中间拐了1个9十度的弯,直通到百步开外、敞开着的两扇大铁栅栏门的学校大门口。安着门的两个墙垛上光秃秃的,没有挂着学校的牌子。

校园布局方方正正,围着1人来高的矮墙。贴着大门,南面是1排尖顶红瓦红砖的教室,北面是泥土地面的大操场。

沿着操场边沿、贴着教室向里走进1百多步,1条南北向平坦的道路把院子、整排教室1分为2。西面3个教室,东面3个教室。

紧挨着路的东面1间教室门口挂着“初1(1)班”的牌子,估计这就是我们要上课的教室。

我不管不顾地率先走进去,在最后排西南角的座位上坐下来,观察着教室内的1切。教室东西两头各向北开着1道门,南北对开着两个玻璃窗。向南边望出去,有34步远是道矮墙,看着有点堵心。东面墙上的黑板是水泥抹的,拿墨汁染成黑色,比我小学的木黑板大两3倍。在贴着墙的1小块地面上,用水泥做了个高台,高台上放着1张高高大大的讲桌。高台前面的课桌、凳子,1排排排列开来,整整齐齐。

上课时间还早,熟识的男女同学东1堆、西1片地坐着,说说笑笑。

我把书包放在书桌上,站起身来准备向外走,想看看新学校怎么样。

宝来、胡滨1见,把书包从肩上拿下来,和我的摞在1起,跟着走出教室。

站在教室门口向南望,是那道近在咫尺的矮墙。向北望,路西操场对面、院子中间位置的1排房子上,分别挂着“值班室”“大伙房”牌子。

我和宝来、胡滨并排向前走,道路顶头也是1排和教室1样长的红砖、红瓦尖顶房。

胡滨手指着这排房子说:“我和我爸来过,这是学生宿舍,校长、老师办公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