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立业时代之牛气的司机师傅(1 / 2)

加入书签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4弟喊我:“3哥,有辆小卧车来接你了。”

“小卧车?”我愣怔了1下,很快明白了4弟的意思,“哦,是轿车呀。”

在村里,人们习惯把所有轿车,都叫做“小卧车”。

汽车是个新鲜物件,平时见到大卡车路过村里,孩子们都会成群结队地跟在后面看稀罕,会1直追出村外12里。我小时候,喜欢追在大卡车后面,闻那怪怪的汽油味。

2哥引着我单位的司机徐脏样师傅进了屋。

脏样是司机师傅的小名,大名叫徐翰林。可能是因为识字不多,衣着打扮邋邋遢遢,还有点小脾气什么的,人们觉得称他“翰林”实在有点滑稽,就顺嘴叫响了“脏样”。师傅在办身份证时,索性把“徐翰林”改成了“徐脏样”。有时人们和他开玩笑,突然喊声“徐翰林”,他迟疑半天,拍1拍脑袋,才明白是叫自己,然后傻笑1下。

在政府大院,5十多岁的徐师傅,开车稳是出了名的,这也是他唯1能向人显摆的地方。“瑞僖,我在政府大院开车5年多,从没有出过1起事故,得过1张罚单。”我第1次坐他的车,便如是自夸。

可比我早来1个多月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我的分管领导石明中,却几次因为他的“稳”而气得暴跳如雷。“市长带着十几个部门领导到县里考察,别的单位的车,紧跟着市长的车过红灯、穿路口向前走,脏样同志却始终规规矩矩、4平8稳开着,等到了现场,市长的话都讲完了。你催他开快点吧,他跟你说,出了事你负责还是我负责?最后,还把我自己搞个烧鸡大窝脖!”

政府各部门大都仅有1辆车,司机是个香饽饽,领导都不敢轻易得罪。石明中这个部队转业干部,原来市长的秘书,号称政府大院“第1大秘”的人,也只能私下发发牢骚,再不满意,都要忍下来。

社会上会开车的人凤毛麟角。

我问清了徐师傅的来意。

原来是吴非副市长突然心血来潮,要以“商品专营”的材料参加全省市长联谊会,要求5天之内完成稿子起草工作。因为前1段时间,是我在整理相关数据,石明中无奈,特批徐师傅接我回去加班。

家里人都动起来,1阵忙乎。

娘掀开躺柜,用碗舀出沙土底下埋着的花生放进筛子,筛去沙土后倒进簸箩。

家里防止花生生虫的办法,就是装进1个密闭的柜子或大缸,然后用干沙土在表面密封好。

2哥跑回家提了半袋子大红枣。

4弟端了半簸箕红薯干。

2哥问我:“你走,要不要告诉姐和大哥1声?”

“这次走得急,算了吧。”

爹吩咐把枣、红薯干都倒进装着花生的簸箩里,找了1大1小两个布袋,把这些东西混着装进去,鼓溜溜地勉强系上口。“瑞僖,这大点的袋子给你,带回去给清玉和你单位的人分分。”又看着徐师傅说:“师傅,这小点袋子是给你的,带回去尝尝鲜。”

徐师傅客气了几句。

当爹娘陪着我和徐师傅走到大门口时,看见1群孩子围着汽车,在新奇地指指点点,还东摸1下、西撸1把。

4弟在我们身后1手提着1个布袋,大喝1声:“都离远点,弄坏了你们赔得起啊?”

孩子们立时听话地闪在1旁。

徐师傅打开后备箱。

2哥把我的提包放进去,接过4弟手中的布袋放好,盖上后备箱盖,站在爹娘身边望着我,等待和我告别。

车子开动起来,我从打开的车窗向后看去,孩子们在车后面撒欢地追逐着,1如当年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车里没有空调,徐师傅和我都把车窗摇下来。虽然热风劲吹,我的卷发飘飞,汗水贴面,但想到有专车来接,心里甜得像喝了蜜。

车进了历山地区,眼看到了历山市市界,突然,车子前面窜出两个戴大檐帽的人。

徐师傅1个急刹,把车停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