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寻一间花坊(1 / 2)

加入书签

许大山1个人在附近找了1个酒店安静的睡了1整夜。窗外香山的红叶在冷风中也飘荡了1整晚。

早上8点,许大山便早早的退房了。今天是星期1,江小白上午应该是有课的;许大山也没有提前打招呼,只是急匆匆的来到了北大校园。

也不知道从哪里寻来的消息,很快便混进了白姐姐所在的考古学课堂里。

这次是专业课,教室里只容得下几十个人的座位;许大山选了最后1排角落的位置安静的坐了下去。

白姐姐在第1排认真的听着老教授风趣幽默的课程讲解,许大山只是将目光聚焦到白姐姐的头发上;那个红黑相间的胡萝卜发卡在头顶的吊灯照射下显得格外的醒目。许大山只是看的入迷。

“最后面那位同学,你能回答1下老师的这个问题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讲台上的老头突然将目光指向了许大山这个前来蹭课的插班生。

“不好意思,老师,您可以再重复1遍刚才的问题么?”许大山6神无主的呆呆的站立起来。

这时,小白也注意到了许大山出现在自己的课堂上,她既震惊又觉得好笑。索性就看看这个诗人能有什么高见来征服这个怪异的老教授吧。

“我这里图片上有1个最近刚出土的瓷器,可否请这位同学来判定1下大致的年代?”老教授十分有礼貌的对许大山重复道。

“老师您好,学生愚钝不太了解本专业的历史;单就个人观点发表1些简单的意见和想法。大家都知道中华文明5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瓷器作为文化产物的代表是不可逾越的1道鸿沟。

夏商周,秦两汉,5代十国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从最早的西周原始瓷器,到东汉走向成熟的青瓷;从南北朝时期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到蓬勃发展的宋代5大官窑瓷;从极具特色的元青花,到彩釉丰富的明彩瓷;再到集大成的康乾盛世清瓷……可以说是各有特色,旗帜鲜明。

而图片上的瓷器整体外形精致,器型大气,花纹丰富,色彩鲜艳;单就这几点大致上可以推断为唐朝以后的产物。

再放大细节来看,釉色分层很清晰,没有很重的彩釉;所以应该不是明清时期的。

而从碗口胎盘的颜色和盘底落款字体来看,更加符合宋代官窑的特征。落款年份4个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从字体的大小和书写习惯来看更符合瘦金体,简约,纤细等特征。

我觉得更像是宋代官窑的定瓷,那两个字应该是“风华”属于宫廷建筑的特点……”许大山足足用了十分钟才阐述自己的看法。

1时间班上的同学对这个陌生的旁听生大为赞许,老教授也欣喜的表示称赞。

而许大山只是注意到白姐姐脸上露出了会心而又羞涩的笑容。

课堂还在继续,许大山却无意间收到了曼华的消息:

许大山加油!我走了……

许大山很是不解,他不知道曼华发生了什么?许大山回复了许多消息,曼华都没有回应。再点开曼华的签约作品,还没写完的章节却显示断更了好久了。

许大山的心1下子慌乱起来,他接连给曼华拨打了几个电话都没有人接听。

截至今日,花坊里的红玫瑰还未上架;自己也许因为白姐姐的缘故,对曼华的关注逐渐变得淡漠了许多。

可是这1刻,他的内心却再也无法平静。他不知道该如何和白姐姐述说这件事情,毕竟他刚准备好对江小白的表白行动。

教室里白姐姐还在第1排认真的听讲做着笔记,许大山看着白姐姐的发梢飘散出来的香气,心中百感交集。

很快下课的铃声突然响了起来,白姐姐长舒1口气,整理好笔记回头看时,最后1排的许大山却早已默默的离开了!急匆匆的离开北大校园之后,许大山订了最近的1张去往广州的机票。

上午十点多,许大山无精打采的坐在飞机经济舱靠窗的座位上,只是静静的望着窗外的大气层发呆。

走廊里不时有机乘人员推来瓜子面包矿泉水,穿着红色的空姐制服,那人在过道里逢人便推销小吃饮料;细腻温柔的声线在空气中来回飘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