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中餐厅(1 / 2)

加入书签

“一个不可思议的,令人绝望的勾手,让人想起了1974年贾巴尔的那个绝杀…哦,我现在唯一能想起的好事,就是我们在被贾巴尔绝杀后,拿到了那年的总冠军。好了我的朋友们,这场精彩的比赛结束了,约翰尼-莫斯特的陪伴到此结束,期待着与你们下一场比赛再见…”

    在波士顿花园广场上方的解说席上,约翰尼-莫斯特的声音有些疲倦,作为凯尔特人的铁杆,眼看着球队被绝杀心里肯定不好受。

    但更让莫斯特感到不好受的是这个精彩的绝杀球他没有近距离看到,只能在高高的看台上观察到一个红色的影子,然后看到球飞向篮筐,球进了。

    早年间莫斯特可以坐在场边最靠近篮筐的位置,能看到球员紧张的表情,能听到肌肉碰撞的声音,能听见球员互喷垃圾话,能近距离感受每一个精彩瞬间,将切身的体验转化成语言,通过电波传递给听众。

    随着电视直播的发展,以及票务政策的改变,解说员们的位置一再上调,从一开始的球场边长桌,到中间看台的过道,最后被安排到了高高的上方看台,拿望远镜才能看清楚球场上的细节。

    Play  by  play的解说再清晰明了也不如电视画面清楚,而前排座位需要高价售卖给球迷,让解说员、记者坐的太近属于资源浪费。

    不过作为凯尔特人的铁杆球迷,一场失利算不了什么,这个赛季的凯尔特人依旧是全联盟最好的球队,再过一周他们将迎来洛杉矶湖人的挑战,那场比赛才是真正的战争。

    脱下耳机的莫斯特突然闻到一股雪茄烟的味道,他一回头看到了里德-奥尔巴赫,这家伙藏在一团雪茄烟雾中,冲着莫斯特道:“走约翰,一起去吃夜宵。”

    奥尔巴赫,凯尔特人的大管家,曾经的主教练,后来的总经理,凯尔特人真正的领袖,球队30年冠军阵容的缔造者,灵魂人物。

    50年代开始,奥尔巴赫和当时的凯尔特人老板布朗就雇佣了莫斯特作为球场解说,至今已经30年,莫斯特见证了凯尔特人的所有辉煌,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但莫斯特面露难色,道:“今晚这个样子,还要去吃夜宵吗?”

    奥尔巴赫道:“只要世界没有灭亡,我们就要吃饭,走吧,今晚有客人。”

    听到奥尔巴赫说有客人,莫斯特心想是哪个赞助商么,还是曾经的老球员来访?

    莫斯特跟着奥尔巴赫离开波士顿花园,因为球队输掉比赛,所以这里很快就冷清下来。

    他们一起坐车去了波士顿一家中餐厅,奥尔巴赫是这里的小股东——他是位不折不扣的中餐爱好者。

    早在50年代做凯尔特人教练时,奥尔巴赫就喜欢吃中餐,因为教练经常要带着球员全美各地跑,吃饭的时间、地点都不固定。

    每到一个陌生城市,带着一群黑人球员想要安顿下来吃口热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这时候24小时都营业,并向所有种族群体提供外卖食物的就只有中餐馆。

    在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中餐厅,奥尔巴赫最爱的是华盛顿的中国娃娃,在离开教练岗位做了经理后,他在波士顿入股了一家中餐厅,方便他吃饭、招待。

    到了餐厅进了包间,莫斯特看到了熟悉的约翰-哈弗里切克,两人握手拥抱,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在70年代电视直播还没有普及,电台解说最辉煌的时候,哈弗里切克所有经典比赛都是约翰尼-莫斯特用声音呈现给听众的。

    “你回来了,看今晚在波士顿花园的比赛了吗?”

    “看了,很可惜,我们输了。”

    两人寒暄了两句,莫斯特看到包间里另外一个人时,表情有些吃惊。

    “晚上好,弗莱舍先生。”

    另一个人是拉里-弗莱舍,曾经奥尔巴赫的死敌,难道今晚奥尔巴赫的客人就是他?

    1964年奥斯卡-罗伯特森代表球员向联盟提出养老金问题,1967年他在弗莱舍的协助下进一步要求NBA提供合理的养老保障制度,并给予球员自由签约、转会的权力。

    当时奥尔巴赫即将离开教练岗位,1967年的全明星脾气暴躁的他被驱逐出场,成为NBA历史唯一全明星赛被罚出场的教练。

    奥尔巴赫转为管理岗后,正好遇到了奥斯卡-罗伯特森诉讼案,他以球队管理层的身份多次和弗莱舍正面交锋,成为了矛盾尖锐的敌人。

    在1970年代ABA跳出来和NBA竞争时,奥尔巴赫怒骂弗莱舍是“小胡子转世”,因为弗莱舍鼓动唐-钱尼去了ABA而不是留在凯尔特人。

    1976年,弗莱舍在经历多年的斗争,终于让NBA球员脱离了奴隶合同,可以自由签约球队,并且一力促成NBA-ABA合并的时候,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学习奥尔巴赫点燃了胜利雪茄。

    媒体当时渲染说,“奥尔巴赫从来没有一支胜利雪茄,能与弗莱舍在这里取得的胜利相媲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