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11】抵达柏林,偶遇张一谋!(1 / 2)

加入书签

第185章【11】抵达柏林,偶遇张一谋!

“好了,爸妈,别送了!”

“你们回去吧,路上开车慢点!”

2月4号的凌晨,陈培栋和沈小琴一起将陈愈送到了魔都的机场,两个人看着陈愈走进了候机厅的通道。

“去帝都也是好事,至少能经常看到儿子!”

沈小琴朝陈培栋说着,两个人朝着机场外的停车场走去。

“说是这么说啊,先去看看吧,要是真效益好,你老师也别当了,一家人在帝都也挺好!”

陈培栋是打算去陈愈公司了,而且沈小军兄妹俩也决定一起去。

但他们对陈愈的公司还是不太看好,虽然这几天陈愈跟他们说了下未来的规划。

“等你安稳下来再说吧!”

“伱单位辞职的事,这几天要去跑一下,不行找培仁,让他说说!”

陈愈的叔叔陈培仁是陈家唯一的大学生,也是当官的,当初陈培栋的工作,就是他介绍的,所以这辞职也是要打申请。

“嗯,我得办理完手头的交接手续,才能放心去帝都!”

“先让小军过去,小岚和赵毅她们两口子,也得过几个月才行……”

夫妻俩商量着,而后上了陈培栋单位的车子。

此时的陈愈,则是检了票,上了飞机。

2个多小时后,他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帝都;虽然在飞机上睡了一觉,但他还是困,所以附近找了个酒店,直接开了个钟点房,一觉睡到了下午3点。

飞往柏林的飞机要晚上9点多,那时的柏林时间为2月4日下午14点。

飞行时长大约10小时,所以到柏林的时间,是2月5号的凌晨。

“李导!”

在机场随便吃了点,陈愈便跟李扬汇合。

路学常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这一次陈愈给他们买的是直飞的头等舱,而且是带床和包厢的那种,贵是贵了点,但至少住的舒服。

陈愈出行可以对自己苛刻,但绝对不会让其他人感到不爽。

这圈子你做的每一件事,其实人家都会记得,眼下的讨好,李扬跟路学常能不记在心里么?

所以李扬跟路学常对陈愈还是非常客气。

这一次其实华宜也给路学常买了机票,不过是经济舱的;他们是没想到路学常居然还参奖了,甚至还入围了最佳影片。

原本他们就只是想弄个展映,在电影节期间租个台面,推广下《卡拉是条狗》即可。

他们可能也没想着,《卡拉》会火,毕竟国内的票房到现在,都没突破500万。

眼看着是要亏了。

但现在电影入围金熊,意义就变得不一样了。

就冲这一点,《卡拉是条狗》在全世界就不愁卖,标签之一就是——柏林最佳影片提名。

路学常的导演地位,也不知不觉被提升了一些。

“我还是第一次出国!”

头等舱的候机室,路学常有些腼腆的朝李扬说着;这些天,两个人也已经很熟,主要李扬帮路学常搞定了参奖的事情。

这一次《卡拉》能入围最佳影片,还多亏了李扬的帮忙。

“也就那么回事!”

李扬呵呵一笑:“我第一次出国时,那就跟逃难似的,特别紧张,而且还没有直达西柏林的航线,我坐的还是国航,只能飞到东柏林!”

“刚下飞机,我和我当时女朋友都吓死了,全都是苏联大兵,戒备相当森严!”

“幸好当时中苏关系还凑合,我们从特殊通道,到了西柏林!”

“那柏林墙的震撼,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

李扬在那讲述着他80年代去德国的经历,陈愈和路学常都听得津津有味;不得不说,李扬的人生经历,那绝对是能拍一部自传,不仅仅只是励志那么简单,还有一股不屈的意志。

关键经历了这么多,依旧还回到国内,拍摄很多社会时事的一面,这是非常难得的。

三个人上了飞机的头等舱,依旧在包厢内聊着。

主要是李扬在说,陈愈和路学常在听,从他进入西柏林自由大学,再到学德语、打工、游行……融入到这个国家,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

甚至,李扬还接受过华夏大使馆的资助,因为他拍了一部反映大屠杀的影片,在德国电视台播出过。

陈愈跟路学常真的有些肃然起敬。

眼前的这位导演,才是真的纯粹,至少他一开始拍电影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

“我还拍过泸沽湖摩梭族母系社会的一部纪录片,老德人还挺喜欢看的……还有云南的爱尼族,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老外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他们觉得我们华夏神秘的不得了,哈哈哈!”

说到这,李扬都有些乐了。

陈愈能感受到李扬说这些时的快乐,那是沉浸在艺术中的真正享受;一个在德国呆了7年的电影学院硕士,他超过了国内99%的导演水平。

5所大学的熏陶,才培养出了李扬如此独特的性格。

说到后来,三个人都有些困了。

一觉醒来,陈愈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德国的上空,给他的第一感受——绿。

不仅仅只是颜色的绿,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德国三分之一的国土是森林,绿色几乎是德国的标志和象征。

在头等舱吃过了晚餐,陈愈看了下时间,已经是柏林时间晚上11点多。

还有10多分钟,他就要下飞机。

“时差还没倒……”

陈愈回到酒店那肯定是睡不着了,只能明天想想办法;幸好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要后天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