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东四市场(1 / 2)

加入书签

“哇!”

    吃完了羊肉,何雨柱带着何雨水和于海棠一起来买自行车,三人路过了四九城的友谊商店,何雨水和于海棠一起哇了起来。

    这个时候,何雨柱淡淡的露出笑容道:“这里我们可进不去。”

    说起这个四九城的友谊商店,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60年代,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四九城友谊商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当时,市场上物资缺乏、品种单一,人们购买各种东西都要凭票。

    和普通百货店不一样,四九城友谊商店作为当时首批涉外商店,承载着服务外宾的功能。

    它卖的东西基本都是市面上见不到的各类时髦“尖货”,很多商品在当时属于“特殊供应”:上海梅林的罐头、天津起士林的西点、苏州的双面绣、杭州的织锦、四九城雪莲的羊绒衫、国人热望的自行车、手表.进口家电和威士忌、万宝路等更是这里的专卖。

    如今你在便利店里随手可得的肥宅快乐水可口可乐,也只能在这里买到。

    当时,友谊商店有个口号:“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这里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在友谊商店的历史中,不少外国政要都将这里作为访问的“保留曲目”。普通百姓对友谊商店是一种仰视态度,都希望到店里去转转看看。

    可惜谁也进不去,里面的那些店员,也是一个个的眼高于顶,十分的狂。

    “哥那我们去哪里买自行车呀?”何雨水问道。

    “前面的东四市场。”

    何雨柱往前面一指。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四九有四大商场,百货大楼、东风市场(也就是现在的新东安市场)、西单商场和这里的东四市场。

    并以东四市场为核心形成了隆福寺街这样一个购物环境,加上东四工人文化宫和明星电影院,这里也就形成了一个在四九城一个热闹场所。

    这个地方是很多年轻人刷夜的地方,东宫刷夜、长虹看电影、丰年灌肠、烤鱿鱼。

    不过,后来这里来了一场大火烧的繁华不再。

    80年代末,隆福寺街改造,原有的隆福寺的一点残存彻底拆除,东四市场也改为了隆福大厦,10个营业大厅号称当年最大的一座商场。

    只可惜好景不长,1993年8月一场大火足足地烧了9个小时,把整个隆福大厦烧得面目全非。最为有意思的事,这把火烧得只可着隆福大厦一家烧,周围的小胡同居然没事。

    提起这把大火,当年猜测的可多了,正所谓大火不烧旺地,加上本身寺庙的缘故也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有的说是因为东口施工把埋在地下的石龟破了风水、有的说是因为盖隆福大厦把地底下的狐狸洞给挖了,招惹了狐大仙报复。

    官方的报道是因为当时一个服务员下班以后没关灯,导致镇流器发热异常短路着火。不管因为什么,都和现在没有关系,六三年正是东四市场繁华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