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聋老太太要亮底牌了!(1 / 2)

加入书签

船底沟村一个严重缺水的村子,这个村子很漂亮,村里四面环山,群山环绕连绵起伏,山峦叠翠白云悠,壑谷青林掩碧流,蔚蓝的天空,袅袅的炊烟,鸡鸣狗吠,景色优美,风景宜人,远远望去绿油油的莜麦田,一片片碧绿的颜色布满田野,好一派田园风光的景象。

    可是这么漂亮的一个村子,却是属于资源型缺水严重村,村里的人们世代视水如金。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民以食为天,食则离不开水。

    而缺水却成了船底沟村的标配,船底沟村村民的生活饮用水是靠村西南方向的一个叫西井上的一口老井里取水,赵大爷告诉何雨柱等人,他听村子里的老人说,这是建村以来祖祖辈辈经过多少年的人挖的一口约六十多米深的水井。

    古井的井口为圆圆的,直径约一米,内用青石砌制,上面用四块青石条封口,井口上方架设了一架手摇辘轳,打水的方式是利用杠杆的原理,用两块条石做支撑,在井的上方安装好辘轳和手把,然后用手转动辘轳上的绳子把水桶放入井里手摇提水。

    安装辘轳的井台用石板铺成,全村人都来这里担水,井口的大石板都被磨得黑润光滑。

    因村庄与西井中间隔着一条河沟,担水要上下一个三十多米长的坡,去时空桶回来时装满水,多少代人饱尝了这挑水上坡的艰辛,这口古井水量少,供水保证率极低,但却是全村人唯一的饮用水源。

    赵大爷说,从他记事起,他家的灶台边就放有一口储水的水瓮,用以维持家人生计。

    瓮中有水,心中不慌。纵然是刮风下雨,水瓮中万不能没有水。

    赵大爷父亲干活回来,看到水缸里的水快见底了,就会义无反顾,挑着一根扁担,两只担桶,去村里约一里地的西井上挑水,赵大爷则是喜欢跟在父亲身后,听那摇着辘轳往上拉水“吱吱呀呀”的声音。

    后来赵大爷长大了,这个时候,船底沟村的水更是珍贵无比,有一句话叫吃水贵如油,从水井处到赵大爷家大概约有一里的路程,赵大爷能做到挑两桶水走一路一滴都不洒。

    有的时候,赵大爷的儿子放学回家,口渴难耐,在瓮里舀了满满一铜瓢水,咕噜咕噜喝掉一半,剩下的顺手当废水倒掉了。

    赵大爷的妻子看到了之后,那是心疼不已,随后更是语重心长的叮嘱:“瓮中的水是你的父亲用力气换来的,切不可糟塌!”

    艰窘的生活,让船底沟村的所有母亲对水都吝啬得有些过分,想想真让人酸楚。

    那个时候虽然艰难,但是却还能满足全村的所需,可是六十年代之后,更差的事情又发生了.雨季一结束,村里的井水就开始供不应求了,井边常常是等着一群挑水的人,有人提议按先来后到排队,但出现了轮上的户全家出动要把家里的锅、盆、罐、桶挑满才罢休,让急着用水的人忍不住与之吵了起来,那时井边常有人吵架。

    有的人是利用半夜起来挑水,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女莫嫁此沟村,半夜听到担勾响”。

    饮水出现困难时,有的人到邻村走亲戚时也将水桶带去,回来时挑一担。

    村里到两里外的邻村附近干活,也将水桶带上回来时挑上一担水,出现了收工回的队伍变成了挑水的队伍了。由于去邻村挑水要爬一道坡,在邻村井上装得满满的两桶水,回到家里时就只有大半桶了,有时连爬坡也很难挑到水。

    有的还要牵着毛驴背驮两个水桶,到邻近的十几里的村里去驮水吃。

    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出发,再排队,等前面人的水桶舀满了,才轮到下一个,一个一个轮着来。村里饮水难的情况越传越远,村里的一些男青年因此很难找到媳妇。

    在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下雨洗澡,过河洗脚”。

    说这,说着,赵大爷的眼泪又出来了,这个时候,姜泥问道:“你们打过井没有?”

    赵大爷点点头:“打过,也是我牵头的,将村子里的人家都要了一个遍,请了一个打井队,可是井打了不少,钱也都花了出去,就是没有水。

    后来我们村来了一位专家,他告诉我们,我们村子打井是打不出水的,只要到山上去炸泉眼,跟着修一条水渠将水给引到山下。

    为了可以活下去,我们只能勒紧裤腰带往上冲,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山上的石头实在是太硬了,本来我们想着一个月完成的事情,可是现在已经整整拖了三个月。

    工地上直接断了顿,已经开始吃树皮和草根了,这些都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就是没有炸药了,因为没有了炸药,这开山就给耽误了,用锤子,凿子开山,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引不到水。

    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能来四九城卖我儿的荣誉。”

    说完,赵大爷也是泣不成声,一边的姜泥妈妈也是眼圈红了起来,看着身边的姜泥道:“泥儿,你就帮帮这位赵大爷吧他们的村子也太可怜了。”

    姜泥也是点点头:“确实是一个需要帮着的村子,而且赵大爷的做法也是让我很钦佩,不过我这边也有我的麻烦,我可以为赵大爷准备一些炸药,不过,物资我是凑不出来了。

    偌大个四九城,一次过年,已经将我手中的所有物资都给折腾完了,这才堪堪保证了四九城的运转,现在伱让我拿出一粒米,一两肉,我都是有心无力的。”

    说完,姜泥一声叹息,不过,赵大爷则是连忙道:“我们不需要物资支援,只要有一些炸药,可以保证我们开山就可以了,其他的物资我们不需要,我们可以克服。”

    姜泥有些感动,而何雨柱则是露出笑容:“不需要克服,我可以保证你们的物资,赵大爷你放心,以后你们村子的物资由我来保证。”

    “何师傅,你可要想好了,这些物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姜泥提醒道。

    何雨柱却微笑点头:“姜处长,你就放心吧我何雨柱说话算话的,这样赵大爷三天之后,我带着物资去你们船底沟村。”

    “谢谢,谢谢!”说着,赵大爷就直接的给何雨柱,姜泥,跪了下来,这一幕让何雨柱和姜泥一阵惶恐连忙是将赵大爷给扶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