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第135章 六十年代农村的生活(1 / 2)

加入书签

第135章  六十年代农村的生活

    看到秦淮茹带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弟媳林盼娣不停的对秦淮茹说着恭维的话语,只是秦淮茹心里却很清楚,这些东西都是表面的功夫。

    她在四合院,活得其实还是挺凄苦的。

    本来还有个傻柱可以让自己吸血,但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至于许大茂,那个家伙的东西,可不像何雨柱,可以随随便便的拿,不管拿什么,都要付出应有的代价。

    “姐这次回来就多住一些日子,你是不知道,你的侄子侄女都想你了。”林盼娣笑嘻嘻的看着秦淮茹,嘴上不停的说着一些场面话。

    要知道国人最喜欢说场面话。

    尤其是在酒桌上,“场面话”更是层出不穷。

    这些场面话听着十分舒服,但千万不要太当真,因为这些话大多是为了表示礼貌,说者根本“无心”罢了。

    所以作为倾听者,不要太在意,比如都是自家人,吃啥喝啥随意点.但作为客人或者家里人,可不能因为这句话,就“自来熟”。点名要山珍海味,开瓶飞天茅台,那请客的人还不心疼死,等不到第二天就要和伱绝交了。

    还有以后有啥问题直接来找我。

    前一秒还不熟悉的人,只要聚在同一个酒桌上,喝上两杯酒,立马就能勾肩搭背,成为好兄弟。

    都是好兄弟了,那“以后有啥问题直接来找我”这种场面话就随随便便,脱口而出。

    人家可以这样说,但是你却不能真的这样做。酒饮微醺之后,说出的话,七分假三分真,听听就好,如果你真的有事找人家帮忙,大概率人家会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大家都会尬尴。

    这林盼娣的多住一段时间,也是场面话,是看在秦淮茹礼物的份上,才说的这些话,秦淮茹要是真的相信了,那就是傻了。

    “我住不了几天.!”秦淮茹知道对方的意思,所以连忙打消对方的顾虑道:“我们厂马上就要上班了,所以我要尽快的回去,而且家中还有孩子老人。

    这次来家里就是看看妈和弟弟.顺便我想问一下,我的那个表妹秦京茹有对象了没有?”

    “京茹.?”林盼娣和赵金凤互相看了一下。

    随后赵金凤撇撇嘴道:“没有呢那小丫头心气高,找了不知道多少家,都不愿意,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说完,赵金凤‘咦’了一声道:“你不会是想来给那个丫头说媒的吧?”

    “呵呵.!”秦淮茹笑着点点头:“妈你还真说对了,我这次来还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那里有个不错的小伙子,年纪二十出头,家中两套房子,并且工作是电影放映员,一个月的工资四十块,而且还有外快,我想着先带着两人相互见见面,要是双方都看对眼了,那么京茹也就是城里人了。”

    “嘶!”此话一出,林盼娣和赵金凤直接倒吸一口冷气,谁也没有想到,这泼天的富贵真的就落到了秦京茹这个丫头的头上。

    另外一边的秦京茹,此时还什么都不知道,现在的她正在给自己的弟弟穿衣服,等穿好了衣服之后,秦京茹还要给家里劈柴,洗衣,做饭,烧水。

    这些忙完之后,还要去山里采野菜,打了野菜还要去田里挣工分。

    有人问,打野菜做什么?

    当然是吃了。

    秦京茹家的人口很多,父母还有自己外加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一家六口人,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很大,可家里又没这么多粮食,为了能让大家都能不饿肚子,就只能在粥饭中加些野菜,既可以充饥,又可以节约粮食。

    能吃的野菜不少,但是却也分好吃和不好吃。

    运气好可以采到榆钱,这是一种比较好吃的野菜,它是榆钱树的翅果,也就是榆钱树果实的果叶那个部位,看起来和树叶很像,但吃起来却十分的美味,既能生吃,又能熟吃,味道甘甜。

    只需要拿着长竹竿去榆钱树下打榆钱(或者爬树上采摘),打下来后就拿回家洗干净,和上面粉直接,拌上香油直接蒸熟就能吃,或者是和米饭一起蒸,看起来做法很简单,但吃起来却十分的美味。

    榆钱能作为那个时候的充饥野菜,可不仅仅是翅果能吃,它的树皮也同样能吃,经过清洗、捶打等繁杂的步骤之后,就可以将榆钱树皮做成榆皮粉了,然后无论是用来加工成榆皮面条还是榆皮粉条都可以。

    不过榆皮粉虽然能好吃,但不能多吃,因为吃多了容易便秘。

    除了榆钱还有槐花,和榆钱相比,槐花算得上是那个年代难得的充饥野菜之一了,这可不是因为槐树少,相反,在过去的农村里,槐树还是很多的,主要在于槐花的花期短,一般采摘期也就7天左右,若是不及时采摘的话,过几天花就掉光了,想吃都吃不到了。

    所以,以前每当槐树开花时,村里就会出现这么一个景象,家家户户拿着大麻袋,一个爬到槐树上摘槐花穗,一个在树下装,然后扛回家把槐花从花穗上撸下来。

    和榆钱一样,槐花也是一种极为好吃的充饥野菜,它本身清香四溢,无论是蒸熟了吃,还是煮槐花饭,又或者是煮汤,都有一股清香味,吃起来也是甘甜可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