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第166章 聋老太太的表弟(1 / 2)

加入书签

第166章  聋老太太的表弟

    “这个聋老太太,我早就感觉她不是个好东西了,你们不知道,我在住进这个院子的时候,就发现这个老太太的家里藏了人,可是当我想要去仔细的查之后,却发现一点破绽都没有。”

    “蛤聋老太太的房子里面藏过人?”

    李奶奶的话,让众人惊讶不已。

    李奶奶点点头:“不但如此,她的那个五保户身份也是用这座院子换来的,她总说自己给以前的卫士做过鞋子,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我们的卫士根本就没有来到这四九城,她是给谁做的?”

    “对呀我怎么就没有反应过来,其实这个给卫士做过鞋子的事情,都是聋老太太自己对外说的,大家都认为她是五保户就相信了,可是并没有人真的知道她有没有做过。

    嘿.这个聋老太太真的是好手段呀她怎么就这么厉害?”何雨柱一阵感叹。

    “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如何去戳穿她?”何雨水连忙的问道。

    “暂时不着急,我们先要慢慢的继续监视,我怀疑,她身边的一大妈和一大爷都有问题,要知道现在我们四九城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时刻,这个时候要是给坏分子有可乘之机,那就是巨大的隐患。

    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翼翼。”

    李奶奶再次叮嘱。

    众人齐齐的点点头,就这样大家都开始对这个聋老太太进行着秘密的监视。

    这段时间,周国安一直都在紧紧的盯着后院的聋老太太家。

    反正周国安在家中也没有什么事情,他就经常的往后院跑,找后院的几个孩子玩,而聋老太太这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动作,但是就在快要过年的这一天,聋老太太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是一位老人,走路还一瘸一瘸的,他进入四合院之后,就找人询问聋老太太在哪里,四合院的人好心,就将聋老太太的地址指给了那位瘸子老人。

    等到下午的时候,聋老太太就主动的带着这位瘸子老人来找何雨柱了。

    “柱子,柱子!”

    聋老太太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主动上门了,何雨柱听到了聋老太太的声音之后,也是立即将门给打开,跟着何雨柱就看到了聋老太太身后的一位老人。

    何雨柱看着那位老人疑惑的问道:“老太太,这位是谁呀?”

    “他叫李超群,是我一个远方亲戚,你也知道,奶奶我的亲人很少很少,今天这位远方亲戚居然打听到我这里,求我帮忙,我也不能不帮呀。”聋老太太看着何雨柱。

    何雨柱‘哦’了一声:“那是,那是不过,这位李大爷是要帮什么忙?”

    这个时候,李超群连忙看着何雨柱道:“这位小同志,我的腿因为骑马摔伤了,所以我就跟场里请了假出来,希望可以治一治我这个伤腿。

    可是我来这四九城,那是两眼一抹黑,所以希望有人可以帮我找找医生或者医院什么的,哦钱不用你们操心,我是有的。”

    说这,李超群掏出了大约一千块钱,这个时候,何雨柱连忙笑道:“这有什么,没事,没事.我可以代劳的,医院就是百姓医院吧那里的骨科还是挺好的,要不,现在我就带着你们去吧!”

    “哎那可就真的太好了,谢谢,谢谢!”李超群连忙说谢谢,随后何雨柱就带着李超群一起去了四九城百姓医院。

    李超群被送进了医院之后,医生确定这伤是摔伤,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所以医生建议李超群暂时就住在四九城,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休养和就医。

    随后李超群就有了正大光明的住在四九城的借口了,不过,李超群并没有住在四合院,而是央求何雨柱帮他在外面的一个大杂院之中租到了一间屋子。

    在这里这位李超群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而幸亏这次何雨柱提前知道了一些苗头,要不然这次何雨柱都要被拉下马。

    聋老太太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毕竟这位老太太的年纪也摆在那里了,这段时间何雨柱一直努力的带着一家人监视着聋老太太。

    只是从聋老太太发病之后,这样的监视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对面的人,应该不会将一个将死之人当成棋子。

    李超群这边,张主任也是调查了一遍,发现这位李超群确实和他自己介绍的一样,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渲染,后来街道也就给李超群租了一个房子。

    而这位李超群也是经常的来照顾聋老太太,并且这位李超群对人就笑,四合院的人都感觉这个人不错,大家对他的警惕之心慢慢的也就没有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就在过年之前。

    何雨柱带着何雨水,于海棠三个人一起前往了南云的悬崖村去看望冉秋叶。

    一天一夜的路程,何雨柱一个人开车,在何雨柱卡车的后面,带着大量的生活物资,米三百斤,油一百斤,面两百斤,猪肉五十斤,牛肉五十斤,羊肉五十斤,苹果二十斤,糖果二十斤等等.!

    这些是带给冉秋叶的,也是带给悬崖村的村民的。

    一眨眼的时间,冉秋叶已经来到悬崖村差不多几个月的时间了,你是不知道,短短的几个月,冉秋叶不但黑了壮了,而且还在村子里面学会了酿酒。

    酿酒工作是个重体力劳动,上班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出窖”,要把7天前下窖发酵的料挖出,并运到烧锅旁边。

    “出窖”的工作,首先要去掉封盖儿用的两寸多厚的泥层,一股潮热的酒糟气扑面而至,两个人穿着高筒水靴站在松软而又发热的酒料上,用大板锹要在20分钟内将几百斤左右的料取出,可真不容易。

    开始挖的料是接近地面的,越向下挖就越费力了,不但要高高扬起大板锹,把每锹都有十多斤重的料抛上窖去,更让人难忍的是越向下温度越高,高筒水靴里已经有大半下子的汗水了。

    一开始的时候,冉秋叶等人就更甭提多别扭了,也多亏村子里的村长把这些上面下来的女孩搭配到村子里面最能干的青年们一起,那些青年们一边自己在加快速度干着,一边还叫女孩们上去休息。

    周围的村民一边运着料,一边看着女孩们的狼狈像在说笑着。

    向锅内“上料”可不是一般的活,先用木板锹把起出来而又拌过酒曲的料弄松散,再一锹、一锹把料均匀地撒在锅篦子上。

    因为下面的大锅已经把水烧开了,水气不断地从上好的料上冒出,上料人就必须认真地把新的料均匀地盖在跑气的地方。

    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把从地窖中起出的料全都蓄在锅中,而这项工作可是出酒多少的关键。

    看着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冉秋叶就是只铲半锹的料,也撒不均匀。

    而其他的村民上料时,真是全神贯注,手疾眼快,一锅料都上完了也不见跑掉一丝的水气,直到严丝合缝地盖上那木板拼成的伞型锅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