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170章 棒梗双腿碎了!(1 / 2)

加入书签

第170章  棒梗双腿碎了!

    冬天依旧,这个时候,北大巟的各个农场开始准备“打柈子”。

    这个“打柈子”是东北当地人的俗语,是用锯把大树伐倒,再截断成各约半米至1米来长的木头节,再用一米多长斧把的板斧把木头节都劈成瓜条状的“柈子”,然后把这些“柈子”垒堆成宽1米、高1米、长4米的一个长方垛,算作一个“柈子”,加上把木材从深山运输出来,就叫“打柈子”。

    因农场住房加上食堂在长达6个月漫长雪季里要烧掉数百个“柈子”才能过冬,每年大雪封山后,北大巟的所有农场都会派人进深山伐树干上二三个月。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个好活,一个弄不好,就是要死人的,所以棒梗这名曾经的罪犯,光荣的被选了进去。

    伐木为了多出材,都是尽可能低地贴着地面伐树。

    把锯口下在脚底板处或更靠下的位置,故而,要大弯腰撅着腚拉锯,左右贴着大树站好,脸不能面朝着大树,而是朝着大树倒向的那个方向,然后都弯下腰,让锯齿对着脚面,把锯齿贴在大树根部开第一道锯口。两人左右摆臂拉锯,伸展开双臂,拉满全锯身的长度,拉锯中还要往怀里使劲,才能锯锯掉末出进度。

    所以“打柈子”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

    伐树前,首先要判断大树的偏重心,既伐倒后大树会倒向何方?需看准大树在坡地的长势和树冠的倾向,如树偏重南方,我们就先从南边入锯口,锯到树干直径约三分之一处时,再换到北边下锯,这个锯口一定要高于前一个锯口2公分。

    当锯到树干的三分之二处,快接近上一道锯口时,千斤重的大树干和树枝就会倾斜,此时,由于第二道锯口高于第一道锯口,大树只能向南方倒下去,否则,会产生树底部断裂后树干反方向坐串,跳向北方的现象,如那样,树两旁的伐木人就会被坐串过来的大树干砸死或撞死。

    大树倾倒时,还没有被锯断的树芯木纤维会被硬性地拔断裂,发出刺耳的撕裂声,此时,该大树两边站着的伐木人需快速地伐断大树,再马上跑离,同时要高喊报警,警示周围干活的小组人快躲开。

    如树倒向山坡下便高喊“顺山倒”,如树倒向山顶,就喊“迎山倒”,如树横向倒在山坡上,就喊“横山倒”。

    这大树倒地的场景非常壮观。东北的大树都很高大。大枝杈在倒下时会带着风,落地时树干会把大地砸出“轰隆”巨响。

    砸起的地面雪可飞起几米高,从树干两边喷发出两片白色大幕,造成周围一片白茫茫。而此时还隐藏着诸多危险,稍不小心,随时会发生险情。

    首种危险,是有些树枝是干枯的,倒地时的巨大震动,造成干枯树枝断裂乱飞,其力量巨大,如同弹片,打到人身上,尤其是头部,会出危险。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一位卫士,被崩起飞来的树枝打在左下巴上。

    剧痛造成他感觉一阵阵的眩晕,下巴马上肿得老高。后来他的下牙龈上的脓肿包一直不好,破了后出现了一个瘘管,导致后来一上火牙就肿,一直往外流脓,炎症更厉害。

    那是把牙根打坏了形成的病灶。

    团卫生队要给他拔牙,因他们不是牙科大夫,他没让,直到他下一次再回天津时才拔掉那两颗坏牙。

    其次危险,是山里很多大树干长得不是笔直。

    最忌讳那种距离地面一米左右长弯的树。

    此大树倒地后会借着惯力“尥蹶子”,就是再向横处蹦跳一次,那种力量能够将旁边的小树砸断。而此处的伐木人如果没有来得及跑开,就会被砸着。

    伐这种树既然有危险,就不要伐它呗?

    不行。

    所有农场的伐木,必须事先跟当地林业部门申请获批,林业局为你指定了某个山包,你只能在被指定地点干活,别的山包上的大树不能砍伐。而让伐木的山包上,多数都是这种不成材的树,也是林业部门想伐倒之后重新种树苗的地区。

    为了伐干净划顶的树木,所以大家就只能冒险去伐倒歪树。

    一次某个农场的工作人员伐倒了一棵歪树,树倒地后,横着跳出去五六米远,直接把他砸在了大树下。

    多亏那位工作人员机灵,见大树干横向扫过来,忙卧倒在雪地里,而大树干的落点偏巧就是砸向他头部所在的位置。

    吓得周围的人急忙跑过去查看。

    好在他竟然没受伤,原来歪树的翘高点恰好正在他的头部上方。

    能碰上这运气,也许真是老天护佑!

    再者,大树快锯断已经倾斜发出拔断树芯木纤维声时,最好是两人加快拉锯,尽量把树芯都伐断,才不会造成树桩子上留下一截一米左右高的长舌头般的“树舌头”。否则,倒下的大树会因“树舌头”向旁边蹦高跳起,砸向旁边,造成那侧的伐木人受伤。

    有一次,棒梗测量队的队员伐倒了一棵直径约20公分的杨树,就在树将倒下时,那位队员突然发现倒向处还站着其他组的人,他忙抱住大树,以延迟大树倒下的时间。

    可是,湿杨树干特别沉,当那位工作人员跑开后,他却失去了重心,随同大树一起倒下,多亏那里地面不平,雪地里有个凹坑才使他没有受伤。

    后来这位测量队友因为救人有功,提前释放了,这让很多测量队的人都特别的羡慕这个人。

    上面说的这些都不算最危险的。

    当地人有几句嗑:“东北干活有几怕,最怕伐木去'摘挂’!”

    这是什么意思?

    是因为伐木中被伐倒的大树没有倒在地上,而是挂在附近别的大树杈上,叫“搭挂”。

    因森林中树木茂密,“搭挂”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而为已伐断的那棵大树付出的劳动成本太高,所以热宝不能一走了之,白白浪费了刚才伐树所花费的人工和树木资源。

    这时便要去“摘挂”。怎样摘?我们没有机械化,靠人力也根本不能将数吨重的,且树枝缠绕在一起的倾斜大树拉开,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被压着的那棵大树也伐倒,叫做“摘挂”。

    摘挂前判断第二棵大树将倒向何处?

    就非常重要。因为它的倒向不仅取决于第二棵大树自身树干和树枝的偏重力,还要考虑搭挂在上面的第一棵倾斜着的大树的压力方向。该工作可以说是危险系数最大的,因为第二棵大树倒下时,压在树枝上的第二棵大树会跟着一起倒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