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礼佛(1 / 2)

加入书签

“南昌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历经了1600多年,作为四百八十一寺的第一寺,南京最为古老的佛教道场之一的鸡鸣寺,整日车来车往,香火旺盛。

今日应了隔壁王妈妈的情,陪同她的小女儿方林去寺里祈福。

方家有女,二八年华,梳着一对麻花小辫,上身穿着湛蓝色对襟小褂,下身着一件墨色襦裙,井然一副学生扮相。手中拿着一对系着红绳的福袋,站在巷口,甜甜的喊着:“许姐姐”。

这年头,女子虽不似清朝那般,豆蔻年华便要嫁做人妇。但这女子已过及笄之年还未议亲,已然碧玉之时还未曾有夫家,也必然是要被说道的。

像是方林这般,虽受过正统的教育,但父辈思想不免受“旧道德”的侵蚀,今个儿王家妈妈便是盼着女儿可以求取一段好姻缘。

对于我而言,在这战火纷飞的年岁里只求能安身立命,情爱那些物件在此时分量固然没有那么重要。

实则因身处医院,日日面对生离死别,虽未身临前线,但却时时在触摸着战争的残酷,游弋在生死的边缘。

踏上寺前那些长长的台阶,交上香火钱,小寺弥便会给每人递上三根香火。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

这上香颇为讲究,寺门中间的那道门称做空门,乃出家人出入之所,普通香客进门时应走右侧那扇门。

进门时,男客先迈左脚,女客先迈右脚,同时进庙内殿宇时应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

请香,礼佛,需净手,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寺中庙宇连纵交错,依坡而建,台阶众多,且台阶多窄小紧凑,拾级而上,多行错踏破。

前些时日,秋雨连绵,阴气浊晦化为雾,或云于山水于礎。东坡背阴之处不免多生青苔,每行一步免不得小心谨慎些。

药师塔常因修缮等诸多事宜,遂不对外开放,塔下不远处的观音庙依旧每日香火不断,西南角的庵堂是主持师太的居所,多是不便打搅的。

但因着殿前那棵雌雄同株的银杏,在古时便有着“姻缘树”之称。

往往祈求姻缘的公子小姐们每每行至此处,不免驻足一番,多将些个红线绳、红绸带及祈愿的木制小牌挂于树间。

一时之间,红绳绕身,红带翩翩,微风拂过,木制的牌匾轻轻摇曳,竟也是一番无与伦比的美景,据说在此求取姻缘也是无比灵验的。

只见方林将早已写好的木牌系于红绳之上,连同福袋,一起朝姻缘树掷去。

“许姐姐,你看我给你也带了块求取姻缘的牌子,快些将它系在树上。”说罢,递给我一块手掌大小的木制小物,其上可见“缔结良缘,缘定三生”,看着倒有些像日本的绘马。

姻缘本身便是一种因果,姻缘具足,果报必现。我自是不信“缘分天定”诸如此类的言论,却也不好拂了方林的面子。

只轻轻一掷,怎料气力不足,牌子竟还未至枝头,倒是硬生生转了个方向,直直朝地面坠去。

不巧,此时恰逢一人行至此处。一身藏青色的中山装,内里搭上一件纯白的寸衫,分外隽秀的脸上戴着一副稍显笨重的黑框眼镜,木牌好巧不巧正正砸在那人头上。

哎,怎么这地不小心,扔个牌子也能砸到人,心中不免一阵唏嘘。掩住囧色,急忙上前,“不好意思,请问你有没有伤着哪儿?”

“没事,本人无甚大碍,倒是切莫扰了小姐们的雅兴。这要确有不适,小生在此向二位小姐,先赔个不是。”只见那男子随手拿下掉落在头顶的木牌,顺手递给我,憨实一笑。

这人看着虽稍显稚嫩,倒是说的那些话却又不免有些文绉绉的,竟有些像旧时的老先生般。

相较之下,却令人觉着有些突兀又不失可爱。想着此人如此好相与,想必定是个宽厚之人,莞尔一笑。

却不曾料想方林那小丫头在此给我摆了一道,“那怎么行,你既然是被我姐姐的木牌砸中,我们当行照顾一职。要是你稍有不慎,那读圣贤书的脑袋有个什么好坏,姐姐那是万死不得其咎的。”狠狠瞪了小妮子一眼,净给我搞事情。

“姑娘无妨,我本是男儿之身,当不得女子那般娇弱。你们这些小物件还伤不了我。”却见他转而正色道,“作为男子,现逢乱世,当得精忠报国,然周某不才,空有一身医术,却无法似鲁迅先生那般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战斗,实为憾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