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九十章 变乱(7)(2 / 2)

加入书签

然后还有什么续备兵,后备兵,花样名目很多,但暂且还没有财力和人力来搞。

至于原本的淮安巡抚等负责军事的统兵文官,尽数裁撤,而原本的漕督督标、淮抚抚标,则为淮安镇和扬州镇分别瓜分。

镇下再设协、营、讯、塘,按河流分布,道路关卡来设立防区,每卡多少兵,器械,严格分明,任务也是十分明确,一有警讯,按动员等级,自然而然的就出动镇防守备军来应对。

眼前这一场乱子,首先就该是城中驻防营出来平乱!

“瘦西湖那边的动静,委实闹的太大,我已经应贵官所请,暂不出动,现在这样,再出出兵,其罪非小!”

姓钟的营官将茶杯又推了回来,脸上是一脸的为难,眼神之中的贪婪,也是清晰可见。

“不妨,知府大人已经听说此事,扬州不比别处,还有一些衙差,既然是民变,出动大军弹压,似乎会落人口实,就是贵总兵刘将军,再上到太子殿下,都会惹人说三道四的,何苦来?”

来说服钟营官的是府衙门里的一个小官儿,与知府绝没有私人关系,而且知府也确实往民变的地方去了,现在要的,就是驻军万不可出动。

说话之间,便又是将茶盏推了过去,这一次,桌子底下递过去的包裹,又是重了几分。

钟姓营官也算是刘孔和的心腹,从山东带过来的,父是举人,自己也是生员,这才放在扬州这紧要地方。平时也算得力小心,此时几百两银子一收,提拔重用他的一番苦心,却也是被抛诸脑后了。

“我要先说明,是府县不叫驻军出动,与本营官无关。”

这个要求无妨,不妨先答应下来。

反正事情闹大了,上头一定会震怒,会查。然而东林一脉,江南士绅,早就约好了的会乱蜂蛰头一样的上本章奏折,非把这件事说成是官激民变,陈名夏行事操切孟浪,太子急于求功,不顾下头人的死活,就算是皇上偏着太子,事后处置,最多也是推一批替死鬼出去。

前几次江南民变,岂不就是如此处置的?

真的追究起来不放,到时候肯定是狗咬狗,扬州府县这边,是绝不会承认有此一事,到时候叫这营官去叫撞天屈去好了。

心里是这么想,嘴里却只道:“钟大人,此事就是这么定局,请放心好了。”

“哦,如此最好。”

两人各怀鬼胎,端坐在东门城楼子里喝茶,四周戒备的兵丁还是大明官兵的老打扮,红缨笠帽,鸳鸯胖袄,铁网裙下是布鞋,手中兵器,都是制式腰刀和铁枪,还有一些弓手和火铳手,就在城头巡逻戒备。

原本刘孔和部都是应募的士绅和农夫,具装极差,后来是裁撤了不少刘泽清部和淮扬镇的弱兵,省下这些战袄和兵器,又有南京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库藏里的存货,说是驻军兵丁,不负担野战任务,但每天体能训练,隔三天练习器械,隔五日练军阵操法,一应规矩和皇明太祖时一样,论说起来,整个大明所有的营兵也未必有这些驻防军镇更严格了。

就是兵丁的饷俸提高,伙食也不坏,训练起来无甚怨言,但一级一级的武官上去,俸禄增加的并不多,心中颇有怨气。

此时钟营官收了银子,就不妨推心置腹了:“不是本将贪财,现在不准吃空额,克扣军饷,那个黄子军法司和武德司,还有内务局,都有人盯着,想弄几个也不敢冒这个险,现在月俸二十两,说是比以前增加……这点银子够干吗使的?”

正说的嘴响,外头有在城头值勤的武官来报:“大人,东头隔几里地方,烟尘大作,似乎是有骑兵往这儿赶过来。”

“咦?”

钟营官面色一变,立时便站起身来,推窗望户的一看,脸色立时变的惨白。

东北方向,官道上确实是烟尘大起,而且已经隐约可以看到是大股大股穿着甲胃的骑兵,旗帜在半空中迎风招展,看起来十分夺目。

“是不是刘总兵大人?”

刘孔和是扬州镇总兵,下有马步军四千余人,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在各地分设汛塘防兵,然后每天巡查不止,江南一带将有大风波起,为了防范,也是把重心放在江防那头。

现在扬州一带,除了刘孔和,怕也没有人能这么一股子的骑兵了。

钟营官当然也知其理,当下擦了擦满头大汗,答道:“不一定是总兵官亲自带队,可能是王副将,或是领骑兵营的李参将,带兵出来巡防。若是总兵官亲自带队……”

“那也不妨,总兵官总不能干涉地方政务!”

事到如今,那官儿也扯破脸皮,不等钟营官答应,就是吩咐道:“叫跟来的衙役和乡兵堵住城门,扬州城中有变乱,外兵不得无故擅入!”

说罢,又是坐定喝茶,笑道:“再挡一会儿,不必弹压,人群就自然会散去的。”

算算时间,也差不离该能把陈名夏捉出来,多半是痛殴一顿,闹陈名夏和太子都是没脸,然后慢慢的打笔墨官司。

就算是把姓陈的小子给打死,又有何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