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太后寿宴的举办(2 / 2)

加入书签

    “哦?果然是要害之地,难怪争夺如此激烈。”皇帝找到了耶路撒冷的位置,一边感叹道。

    “陛下,还不只是这个原因,这个耶路撒冷城乃是十字教、新月教等教的圣地,占据此地,就可以获得教宗的大力支持。十字架教宗可是在各国征收什一税,抽取各国收入十分之一,那可谓是相当有钱。谁要是得到了教宗的支持,谁就有了大义名分。佛郎机国也是有了教宗的支持,征服新大陆的征伐才能如此顺利。”

    “那要是如此的话,教宗派来的人,虽然不是使臣,也是可以见一见。不过你有没有探查清楚,利玛窦不远万里而来,煞费苦心,改头换面,连儒服都换上了,到底有何所求。”

    “据利玛窦所言,他们所求的就是在京城定居、传教、盖寺庙。毕竟他们就是传教士,传教肯定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不过为了增加传教的信成功可能,利玛窦他们也要送些礼物,传授一些天文地理数学知识。现在他们传教主要是想传给官员,所以衣着言语都在向着儒生的样子靠近。”

    “原来如此,那朕大概知晓了。待太后的寿礼办完以后,朕会找时间诏见利玛窦。”

    “陛下圣明。”

    “还有你刚才所言教宗国的历史,也可以撰写成书,以兹借鉴。”

    “陛下,微臣现在不在翰林院了,乱编史书可是大罪,虽然是外国的也不能随便写啊。”

    “哦,朕给忘记了,那朕回头吩咐翰林院那边去办吧。还有一件事,太后的寿礼过些日子就要开始了,利玛窦毕竟是夷人,又不知深浅,现在这个大西洋琴你就来弹一下吧。不过你还会不会其他曲子了?这个《两只老虎》也太简单了。”

    “微臣也没有专精乐理,所以会的曲也不多,有的曲也不定适合这个大西洋琴来弹。”

    “无妨,朕让教坊司这边帮你,找几首合适的曲子你抓紧练练,这些日子你先吃住在宫里吧,晚上……算了,晚上你还是回家吧,朕每日派马车接送。”

    “多谢陛下。”张晓应答道,只是心里暗暗吐槽了一下,就算回到古代照样要表演节目,没的办法。

    “哦,对了,还有一事,陈矩,你把那份军报还有奏表递给张晓。”皇帝对着陈矩吩咐说。

    张晓接来一看,是辽东镇的捷报还有努尔哈赤请求进京朝贡的奏表。

    “陛下,此乃国家大事,臣现在只是鸿胪寺少卿,没有议政之职,不方便议政吧。”张晓询问道。

    “朕现在让你议,你就议,你在鸿胪寺又不会一直呆着。”皇帝说道。

    “陛下,努尔哈赤能够主动提议进京朝贡,论迹不论心,那自然是我朝第一顺夷,他要入京,自然朝廷这边就要接待好。至于辽东镇取得的大捷,那自然是可喜可贺,有此大捷,布延汗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董将军镇守辽东多年,屡有战功,又保证了我征倭援朝大军的后勤补给,功绩可谓是不小。朝廷在表彰援朝文武官员时候,辽东的文武官员自然也是不能忽视,一并酬功也不是不行。”

    “张晓,按理说你也是援朝征倭的功臣,还是大功臣,朕现在贬你的官,你可有怨言。”

    “千错万错都是微臣的错,臣万万不敢有居功自傲之心。”

    “张晓,你在朝鲜的功劳,朕是不会忘记的。鸿胪寺那边,自有人去说,你这几日好好练琴吧。”

    “臣叩谢陛下洪恩。”

    数日之后。

    太后的寿礼如期而至,从皇后到各位嫔妃都在给太后送上了贺礼。

    “太后,这是臣妾亲手抄写的金刚经。母后您礼佛多年,希望臣妾的这份礼物能让母后满意。”皇后说道。

    “皇后,这些年你管理后宫很是辛苦,哀家都看在眼里,这本金刚经哀家会随身拿着。你也要注意休息,调养好身子。”太后说道。

    “多谢母后。”

    “母后,这是臣妾从大报恩寺请来的金佛,还请母后手下。”往常飞扬跋扈的郑贵妃,今日也恭恭敬敬向太后献礼。

    “诶,金子做的佛像啊,那也太过奢侈了吧。罢了罢了,老身收下了。郑氏,你这几年给皇帝生了几个子嗣,你也要多多休息,多给子孙积些福份才好,切不可事事与人争执,做事也需更加谨慎才是。”

    “臣妾谨记母后教诲。”郑贵妃也是恭恭敬敬答道。

    “母后,这是臣妾进献的湖州出产的文房四宝。”王恭妃有些怯生生地开了口。

    “王氏,你之前也是跟在我身边的老人了。后来蒙了皇帝的恩宠,有了皇嗣,封了妃子。你自己也要勤俭修身,要和睦后宫。”

    “臣妾谨记。”

    接着一个个嫔妃依次进入,各种礼品送的满当当的。

    太后也是每一位都恳谈一番,让诸位妃子感谢而出。

    太后一一嘱咐,也有些乏了,眯着眼休息一会儿,待睁开眼,就看到皇帝恭恭敬敬在旁边等着。

    “母后,儿子刚才忙着前朝的事情,回来略微迟了一些。宴席准备就要开始了,等母后一声吩咐,宴席就可以开始了。”皇帝说道。

    “哀家都这个年纪了,什么山珍海味吃起来都没有滋味了。倒是宴席之后是要唱大戏吧,今晚都排了什么戏啊?”太后问道。

    “这……儿子一时也不记全了。陈矩,你跟太后说一下。”

    “太后,今晚唱的戏,有《穆桂英挂帅》《长生殿》《定军山》《李提督平倭》。后面还有惊喜呢,保举是太后您没见过的花样。”陈矩说道。

    “前面几出倒是老戏了,这《李提督平倭》,讲的可是刚刚结束了征倭援朝之战?后面有什么新花样?是新的戏?”太后有些好奇问道。

    “李提督平倭,确实是新戏,讲的就是李如松率军攻克平壤、汉城驱除倭寇的故事。至于后面有什么新花样,母后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保管您满意。”皇帝说道。

    “可不能是什么太过奢华的东西,那老身福气又要薄了。”太后说道。

    “母后不必担心,儿子没有铺张浪费的。”皇帝赶紧说道。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