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如坐针毡(2 / 2)

加入书签

若是提拔了朝中其他官员,赵桓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是李邦彦和白时中的人。

秦桧则不然,秦桧这厮不属于他们任何一派。这种人,正是赵桓所需要的。

殊不知,秦桧确实不是李邦彦和白时中一派。而他的野心更大,他需要建立一个属于他的派系。好将来在朝中一手遮天,这才是秦桧真正的目的。

就这样,秦桧被召进了皇宫。文德殿内,由皇帝赵桓亲自接见。

实际上,皇帝的办公地点为紫宸殿和垂拱殿。而赵桓喜欢文德殿,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文德殿办公。

秦桧入宫之后,在文德殿小心翼翼的恭候。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赵桓才姗姗来迟。

当赵桓来到文德殿,看到秦桧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由得大为奇怪:“秦桧,你一直都是站在这里的么。”

秦桧抱着笏板,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回官家的话,官家宣召臣入文德殿听宣。臣当以行臣子之礼,不敢擅动。”

赵桓大为满意的点了点头:“好,赐座。”

秦桧更惊:“臣不敢。”

赵桓一愣:“你在此地已站了半个时辰,想来已经腿脚酸软。朕召你来,是有事和你相商。你如此站着,倒不如坐下来商议的好。”

秦桧这才回礼:“臣,谢官家赐座。”

宋代以前,比若说唐代大臣上朝往往都是坐着的。到了太祖皇帝赵匡胤称帝之后,大臣们还是坐着议事。

赵匡胤就感觉很不爽,这些臣子坐在下面,根本没有凸显出自己这个皇帝的威严。毕竟他们老赵家的天下,不是拼杀出来的。

为了树立帝王的权威,某一日上朝的时候,百官们傻眼了。他们发现,自己的凳子不知道被谁撤了去。再看看皇帝,他们瞬间明白了。

自此,大宋朝的官员上朝,都是抱着笏板站着的。

笏板,又称手板或朝板,是古代臣子上朝时手持的扁平、长方形板子,通常用来记录自己要禀报的事情和皇帝的旨意,类似于如今大家开会时用的笔记本。

除了记录功能,笏板还有另外的作用,即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上朝面见天子时眼睛要望着笏板,表示对天子的敬意。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严格的礼仪制度和对皇帝的尊敬。

总的来说,大宋时期的规矩礼仪相对宽松。赵桓赐座给秦桧,秦桧谢恩之后,也便坐了下来。

不过坐下来的秦桧总是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他还不知道皇帝召见的具体意图。

秦桧虽然知道自己恐怕要被重用了,但皇帝具体做何打算,却不甚了然。

“秦桧,你觉得,张邦昌此人如何?”赵桓突然问道。

秦桧一怔,他没想到皇帝会这么问。这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很难。

因为秦桧不知道皇帝对张邦昌的看法,他不敢贸然下结论。若是说错了,怕惹皇帝生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