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状告黄子澄(1 / 2)

加入书签

这一次,若不是那个老和尚和白初,他还真不一定能活下来。

    不过好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默默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

    朱棣在确定,老和尚已经将叛乱所需要的一切,都搬到了海外之后,又对着白初深深一拜。

    如果当初不是白初高瞻远瞩,建议建造船厂,出走海外,只怕此时自己的一番心血,都要全部付诸东流,甚至还有可能会连累到家人。

    所以,有点私心也正常,朱允炆也就没责怪黄子澄。

    甚至是把朝中的大臣都派到了北平府,免得朱棣一走,北平就乱了套。

    “不知道黄先生有没有什么建议?”

    一切都很顺利,朱允炆甚至觉得,朱棣已经死定了。

    “只是这封地收回来,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大明还有不少种田的人,大不了再找一批佃户过来。

    不过那都是别人,朱允炆现在的日子过得很滋润,朱棣的所有财产都被他收入囊中,而朱棣的妻子和儿子也终于启程返回京城。

    现在这人,摆明就是一个农民。

    “到了那个时候,朱棣就算想要谋反,也没有钱,发不出军饷,也买不起粮食,又能如何早饭?

    朱允炆闻言,眼睛一亮,赞叹道:

    “黄先生大才,分析问题,一阵见血。

    朱允炆一拍手,赞叹了一声。

    朱元璋自设立以来,一共只被敲响过三次。

    应天府,皇宫城午门,登闻鼓处。

    朱棣知道朱允炆绝对不可能就这么算了,他一定会再派人到北平去,寻找自己谋反的证据。

    黄子澄侃侃而谈:

    黄子澄板着的脸上,这才有了一抹笑意,大声回答:

    所以,当值的御史们,只要一听到这鼓声,就会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掉以轻心。

    只可惜,这美好的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入京,而开始发生改变

    “黄先生,那我应该怎么做?”

    王度走到午门时,只见一名身穿蓑衣的中年人,正拼命地挥舞着手中的鼓锤,不停地敲打着登闻鼓。

    朱允炆一脸喜色,要不是顾及形象,朱允炆早就能笑出声。

    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就连午门的守卫,见到这一幕确实不敢上前。

    朱允炆同样在和黄子澄密谈,但两人之间交谈的氛围,却是十分的轻松:

    “黄先生,如今朱棣已经被皇爷爷亲自下旨,圈禁应天城,应该再也翻不起浪花。

    “这一次,燕王府的势力,在北平的影响力大减,而朱棣又是最软弱之时,我们再派人前去,定可查出些什么来。“

    “未来局势变化,燕王朱棣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每一声鼓声响起,都代表着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也代表着会有人因此而死。

    两人商量了一下,总而言之,就是将北平朱棣的布局,全部打破。

    “现在,我们应该乘胜追击,将他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转眼间就是入冬,十一月的寒风吹的人瑟瑟发抖,明显感受到,今年的冬天,比去年的更加寒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