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136章 靖难落幕,朱棣掌权(1 / 2)

加入书签

第136章  靖难落幕,朱棣掌权

    很快,朱允炆自焚而死的消息就从皇宫传遍整个应天城。

    朱棣也颁布圣旨,让城中百姓正常生活,所有军人不得扰民,只要放下武器愿意归顺朱棣,一律既往不咎。

    只有三人除外,方孝孺,齐泰还有大功臣黄子澄。

    这三人被朱棣特别标注,不得特赦,抓回诏狱,严加看管。

    之所以现在变成这样,都是黄子澄等人的错。

    百姓们放心心中的担忧,再次走上街头,开始大声吆喝着做生意,应天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反正如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大局已定,朱棣完全可以放下心来,好好经营自己的名声。

    大明朝如此庞大,每天发生的大小政事,都要交给一“九三三”人承担。

    对于这些朝廷大军,朱棣没有追究一个人的责任。

    朱棣在将朱允炆的葬礼处理完毕之后,就收到了李景隆愿意归降的消息,这让他心中最后一块石头,也放了下来。

    仅凭这份精力,朱棣也觉得自己根本做不到。

    这里的百姓还是在这里安居乐业的生活着,之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朱棣仔细想了想,这好像是四喜临门,接下来自己只需要静静等李景隆返回,张玉带着北方大军赶到应天城。

    继续为国效力,奋勇杀敌。

    即便是跟自己作对的耿炳文,平安,瞿能父子,以及李景隆,朱棣都没有贬黜,只是告诉几人,各司其职。

    朱棣此举,就是要告诉百姓,自己是勤政爱民的,自己与百姓们同在,而且十分的亲切。

    一开始朱棣还是小心翼翼的处理政务,但是时间一长,朱棣只感觉自己头晕眼花,腰酸背痛。

    若是再继续打下去,恐怕这些南军不被燕军给打死,也要被寒冷的冬天给冻死了。

    果然,朱棣此举十分奏效,应天城的治安,迅速恢复稳定。

    毕竟那是七十万大军,若是李景隆犯浑,非要给自己死磕,朱棣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

    没办法,朱棣只能希望白初能夠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朱棣当即下令,让李景隆撤军,并且让征募而来的三十万卫所兵,各回各家,不必再返回京城。

    李景隆还想挣扎一二,但是想想朱允炆都死球了,自己又该为谁而战?

    最终,李景隆率领七十万大军南返,而后半路上,将河南,安徽以及山东的卫所兵放回。

    以前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朱棣不给他们计较,希望他们也不要放在心上。

    当然,这也跟朝阳门城头上,挂着的几个人头有关。

    朱棣毕竟是打着清君侧,杀进的皇城。

    如果放过这几日,岂不就说明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当皇帝?

    虽然心中的确是这样想的,但是表面上,却是一定要装作是为了国家,为了皇帝,为了自己侄子,才不得不起兵。

    起初,朱棣对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可谓是十分的迷恋。

    这个时候,他才算是彻底体会到了自己父皇的痛苦,以及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皇能当好这个皇帝。

    唯一不过瘾的自然就是李景隆,这是他的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作战,还没有开打几天,居然就已经结束。

    一一一.二五三.二零二.九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