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17章 吕公之请(1 / 2)

加入书签

第217章  吕公之请

    他们都知道,兴修教学乃长治久安之本,秦池能提出此策,足见其深思熟虑。

    秦池语气一顿,继续道:“其次,宜迁徙部分中原百姓至百越,与当地民众混居,如此,则中原之先进文化、农耕技术可随之传播,百越之民亦可从中学习、效仿,加速其文明开化之进程。”

    祖龙听后,不禁点头赞许。

    他知道,迁徙百姓不仅能促进文化交流,更能加强大秦对百越之地的控制。

    而李斯也抚掌称妙,认为此举乃一举两得之策。

    秦池言辞铿锵,稍顿之后又言:“再者,治理百越,非有得力官吏不可,当选派精明强干、熟悉民情之官员前往治理,推行我大秦之政令,以法治民,以德化民,同时,亦需注重选拔当地贤才,共同参与治理,以收人心。”

    言罢,殿内气氛为之一振。

    此言一出,祖龙和李斯再次震惊。

    他们深知选派得力官吏的重要性,但秦池能将其与教化相结合,提出以法治民、以德化民的理念,实乃高瞻远瞩之举。

    祖龙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颔首道:“秦卿所虑甚是周详,教化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卿当细心筹划,朕自当全力支持。”

    然而李斯缺面露忧色,对秦池所言的迁徙之策提出疑虑:“秦大人,百姓安土重迁,此事操作起来恐怕非易,再者,凡迁徙百越之地者,赐田、地、牛、羊等牲畜,免其三年赋税,此等仁政固然好,但这三年赋税对于国库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我大秦诸多建设正需钱财,岂能轻言免税?”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国家财政的关切。

    秦池闻言,微微一笑,从容答道:“李相所虑甚是,然,百姓虽安土重迁,但若以仁政诱之,必能化解其疑虑,至于免税之事,虽短期内对国库有所影响,但长远来看,百越之地归心,其民力、物力皆可为我所用,何愁赋税不增?”

    此言一出,祖龙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之色。

    他没有想到秦池能如此深入地考虑问题,既考虑到百姓的迁徙难题,又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而李斯也是面露诧异,对秦池的回答感到意外。

    秦池顿了一顿,继续解释道:“再者,钱庄兴起,税收日丰,且先前百越未归时,其地之赋税亦不曾入我大秦,如今既已归顺,当施以厚恩,以收其心,三年免税,乃一时之策,非长久之计,待百越民心安定,税收自然源源不断。”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

    李斯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流露出几分释然与赞赏。

    他看向秦池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敬意和钦佩。

    而旁听的祖龙更是频频点头,脸上露出赞许之色。

    秦池站在殿中,感受着来自旁侧的注视,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祖龙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秦卿所言,深得朕心,百姓虽重迁,但仁政之下,必能化解其忧,免税之事,虽短期有损,但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李斯闻言,也忍不住抚掌赞叹:“秦大人高瞻远瞩,实乃我大秦之福祉,此策既解眼前之困,又为长远之计,真乃妙策也!”

    秦池微微一笑,躬身道:“陛下谬赞了,臣只是尽己所能,为陛下分忧,为大秦谋福。”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信。

    祖龙看着秦池,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之色。

    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不仅有着过人的才华和智慧,更有着一颗为大秦百姓谋福祉的赤子之心。

    这样的臣子,实乃大秦之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