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曹叡解不开关中之局的(1 / 2)
第176章曹叡解不开关中之局的
“而且孙吴派使者到洛阳了。”马颙继续说道,“见了魏主。”
李衡问道:“是不是谈了纸张买卖?”
“据前线细作回应是的,这件事不是秘密,在洛阳城传开了。”马颙回答道,“支持的声音很大。”
鲁芝说道:“今年曹魏已经派使者去过一次建康,现在吴使又到洛阳,恐怕不仅仅是商谈买纸一事。”
“当然不仅仅是商谈买纸一事。”李衡说道,“我王师与魏军在西线打了两年多,魏国此时最害怕的就是孙权突然北上,魏国必然会许诺孙权更多利益。”
“孙权为何不趁机北上?”马颙想不通,“如此大好机会。”
“你不懂,孙权想要的更多。”
当年夷陵之战,孙权和刘备的关系极具恶化。
曹丕则立刻与孙权缓和关系。
曹丕为什么不趁着孙权和刘备打,偷袭孙权?
因为曹丕想坐山观虎斗。
这就是三国相互掣肘的微妙之处。
当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孙权出兵北上,但打得很保守,因为想等诸葛亮在西线把战局扩大,自己这边打顺风局。
现在,当西线战局扩大了,孙权又想双方再持续投入兵力,自己等待更好的时机。
肯定有更好的时机,因为汉魏双方不断投入资源,战争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毕竟汉军号称有五十万,曹魏号称也要投入五十万大军。
对于孙权来说,什么时候是出兵最佳时机呢?
汉魏关中之战全面开打。
只要打起来了,就是出兵最佳时机。
无论是在打的过程中,还是已经打完。
“现在怎么办?”赵骧有些焦虑起来,“孙吴掌握了纸,必然会大量制作,曹魏对我们的需求将减少,这表面看是影响买卖,可能会影响太府寺的威信。”
赵骧的意思是,买卖下降,各大加盟者的利益会受损。
现在李衡在成都才去高压政策挖人,之所以局面不崩,是因为他把利益让给了益州相当一部分本地世家。
如果这个让利慢慢减少,李衡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自然会下降。
“孙吴想要造出大规模的纸,是需要建立多处产业群的,这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李衡淡定地说道,“而曹魏大规模接受孙吴的纸,还需要大半年,也就是说,两年之内,我们与曹魏的纸张贸易不会受到太严重的影响,这个数量两年之内会缓慢下降。”
鲁芝道:“等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曹魏各州已经争先恐后买我们的盐?”
“没错,而且这两年,我们的货币大规模进入曹魏和孙吴,到时候我们只需要铸钱就可以拿去购买他们的物资。”
“魏主和吴主恐怕会下令再一次废除钱币,以物换物。”
“我们的钱与我们的新盐绑定,曹魏和孙吴能离开我们的盐吗?”
鲁芝沉默了。
这是一个惊天的大阳谋。
曹叡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一声令下,让所有人不吃蜀盐。
曹叡是皇帝,却也是一个人,他的这道政令甚至连洛阳城都没办法出去。
就算出去了,广大的曹魏百姓依然会吃蜀盐。
权力是没有办法完全杜绝经济行为的。
而且古代还有一个规律:当权力开始强制干涉经济行为的时候,经济行为不会消失,只是转移。
“曹叡无非就是想借着和孙吴重修旧好,以纸张贸易来挑拨我们和孙权的关系,孙吴掌握造纸术后,朝廷上必然有一批人要憎恨孙权,甚至有好事之徒挑起当年的旧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