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陛下询问大将军何时娶妻(1 / 2)

加入书签

李衡的意思是,长安的凋零只是暂时的,是可以恢复的。

    定都不是只看眼前,还要看未来。

    在这个时代,华北平原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适合定都。

    包括幽州。

    幽州那个地方在元朝能成为首都,是因为元朝对隋唐大运河做了改道,弃洛阳而直去大都。

    这是北京在古代能成为一个大王朝首都的生命线。

    在华北大平原最难度分割线的金陵,更不适合做一个统一王朝的首都,这自不必多说。

    这个三角形的西边,是进入豫西走廊的洛阳。

    洛阳眼下在曹魏手里。

    所以,从长远来考虑,只能是长安。

    费祎没有多问原因,他只想从李衡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第三个问题,现在荆州和扬州都已经收复,但益州和荆州民间都出现了不少大商人,朝堂上有人认为这些大商人手中钱财过多,在地方影响太大,他们是不稳定的,朝廷想要适当管制,大将军以为如何?”

    “如何管?”

    “为什么说是不稳定的?”

    “一些大商人通过不法手段,哄抬物价,投机倒把。”

    “那朝廷诸公认为该如何管?”

    董允说道:“削弱大商人,一些产业收归朝廷。”

    李衡问道:“朝廷的商社,这些年是否有官员私吞国资?”

    “有。”

    “多少?”

    “这……”董允犹豫起来,躲躲闪闪的。

    “我们先聊聊商业这件事,商业是否可以增加财富?”

    “可以。”董允回答道。

    “商人在参加商业运作的时候,可否创造财富?”

    “商人只是倒卖……哦,商人也生产布匹,算是创造财富。”

    “那朝廷的官员是否创造财富?”

    “朝廷的官员都是一心为民,都是为了……”

    “是否创造财富?”

    “朝廷也有织造司,还是大将军设立的。”

    “织造司目前盈利如何,一个织造司要投多少人力,产多少布匹,相比民间纺织如何?”

    “相比民间纺织……”董允顿了顿,他知道聊商业,是忽悠不了眼前这位大将军的,“朝廷的商社,纺织一万匹,比民间投入的人和物都要多。”

    “为何?”

    董允叹了口气道:“唉,朝廷的商社,那是朝廷的,不像民间商社,赚了钱都在自己口袋,织造司的官员哪里会真的没日没夜去敦促呢?”

    “民间商人,亏损的都是自己的,自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弥补亏损,但朝廷的商社,亏损的都是朝廷的,官员无所谓。”

    “是啊。”

    “可朝廷的商社也是赚钱的,能为朝廷赚钱,赚少一些也无所谓。”

    这就是典型的古代封建王朝思想。

    在古代,朝廷和民间,属于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在21世纪的文明时代,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朝廷花的每一分钱,那都是老百姓的,是老百姓纳的税。

    现代文明中的官府,是要对老百姓负责的,什么叫做能为朝廷赚钱,赚少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