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请兄弟赴死(1 / 2)

加入书签

宋江起身接下圣旨,顺手递给身旁的吴用,即引宿元景进帐叙话。

    两人刚一离开,帐外就打破了沉默。

    一部分识字的头领,到吴用身边去观摩圣旨,一部分头领去恭贺杨长,更多则与好友交头接耳,但话题都提到了杨长。

    欢喜、不解、羡慕、恭喜、嫉妒、推测.

    不同情绪交织一起,杂糅成春末夏初的时节,犹如天气阴晴不定,昼夜温差较大。

    军帐内,案几前。

    宋江扶宿元景主位就坐,同时轻声道出疑惑。

    “恩相,杨长为何”

    “杨长之事待会说,有件事,我要找你确认,你在梁山留有兵马?”

    “兵马?”

    宋江听得一愣,跟着就急忙解释:“由于许多家眷还在山上,就留了千余人策应”

    “糊涂!”

    宿元景蹙眉叱曰:“尔等既已归降,就该将家眷都带上,此时还留人在山,岂不授人以柄?”

    “盖因前时去向不明,故没带上家眷同路,现得恩相保荐为国效力,宋江正欲请旨还山了事,一则安顿老小家眷还乡,二则拆除山上城垣房舍,三则一应战船还在水泊,正好取来北上好渡河.”宋江慌忙回应。

    “如此考虑,才算周全。”

    宿元景颔首肯定,补充道:“对了,还有一事要与你商议,童枢密刚刚率大军北上,朝廷仓促间没法为你们备齐粮草,要委屈你们先用梁山存粮,等南方各州物资调运京城,第一时间就为你们补上。”

    “那没关系。”

    宋江拍着胸膛正色说道:“我们的粮草够用半年,如果征剿过程顺利的话,还可就地取敌军粮,尽量不给朝廷添麻烦”

    宿元景听得大喜,遂抚掌赞曰:“真不愧忠义之士,等你们剿灭田虎,陛下定会重重嘉奖。”

    “全靠恩相提携,小人永不敢忘。”

    “好说。”

    “对了,杨长他.”

    见宋江还是没忍住,宿元景抬头看了一眼帐外,小声说道:“让他做副先锋,是官家定下的。”

    “官”宋江猛咽口水,然后又语无伦次追问:“莫非恩相.但小人没见你们.”

    “咳咳.”

    宿元景犹豫了很久,觉得这事还得宋江来办,于是语重心长说道:“实不相瞒,并非是我相中杨长,而是官家相中了杨长,所以才给他机会历练。”

    “官家相中?”

    宋江刚开始没领悟,但很快就想到一种可能,于是惊得合不拢嘴看向宿元景。

    “难道是”

    “就是伱想的那样,毕竟杨长的情况特殊,所以这件事不能放在明面,你要管住自己的嘴,明白吗?”

    “明白了,可是小人不理解,为何一定要选他?张清其实也不错”

    “圣意难测啊”

    宿元景自己都没搞清楚,所以给不了宋江答案,只能用这种回答来敷衍。

    “杨长的思想工作,我就全权交给你来做,等到你们征剿田虎归来,官家就会为他正名,所以要抓紧时间。”

    “这小人恐怕.”

    “嗯?”

    看见宋江言语闪躲,宿元景把眉毛一横,沉声提醒道:“宋先锋,你是在拒绝?交你一个小小任务都不接?”

    “不是,恩相,这件事他.”

    “你最好搞搞清楚,这是在为谁做事,若是办好了此事,那位会亏待你么?”

    “知道了。”

    宋江头如小鸡啄米。

    听到此处,血气上涌。

    对啊,我能给天子分忧,天子能亏待我么?那不得平步青云?

    等到冷静下来,这厮又后怕不已,便拱起手追问:“如果小人.最后没办好”

    “没有如果。”

    “好吧。”

    看到宿元景如此郑重,宋江脑海里已开始盘算,但他对杨长真有些无力感,所以只能从扈三娘找突破口。

    如果这婆娘不听劝,就只能借敌人之手处理掉,或者再效仿一次‘晁盖中箭’。

    前脚将宿元景送出军寨,宋江立刻聚众商议还山之事。

    宋江最终定下自己与吴用、公孙胜、林冲、杨长、扈三娘、刘唐、杜迁、宋万、朱贵、宋清、三阮,带马步水军万余人回去,其余则随卢俊义原地驻扎。

    回山军马,日夜兼程,于路无话。

    四月底,众人回到梁山,即通知各家老小家眷,收拾行李,准备启程。

    稍后祭祀晁盖、做筵席管待将士、烧毁城池房屋等,不在话下。

    各家收拾行囊期间,杨长再次来到后山劝说,杨德舍不得自己新垦土地,依旧不愿搬离这世外桃源。

    杨德简单敷衍后,又提着锄头继续除草。

    杨长见五叔冥顽不灵,一时怒气上涌不再善言。

    只见他一个箭步上前夺下锄头,当着杨德的面徒手一掰。

    咔嚓一声,锄柄断裂。

    这一幕,直接看傻了杨德,他听说过杨长力大,却一直没什么概念。

    看到杨长如掰筷子一样,轻松就掰断那结实的锄柄,怔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

    “听我的,立刻回去收拾行李,虽然没人会赶你们走,但这梁山是真不能待了,明天就有人放火烧城,到时火星四处乱窜,极可能演变成山火。”

    “这”

    或许被杨长气势压制,向来强势的杨德突然蔫了,他小心翼翼问道:“三郎要去征讨贼寇,我们又去哪儿?”

    “一般是回原州县,你们可以回景南乡。”

    “我不想回.”

    看到杨德扭捏模样,杨长想到他素来好面子,可能景南乡有不想面对的人,于是便给出了备选方案。

    “要不就去石碣村,距离此处也不算远,我与阮家兄弟关系不错,他们家的人口也多,大家可以互相照顾。”

    “这倒是可以。”

    “说好了就回家收拾,等会我叫几个人来帮忙,然后搬到鸭嘴滩渡水。”

    “三郎,我们家自给自足,要带走的东西有点多.”

    “想到多少带多少,石碣村就在水泊边,届时用船直接送到。”

    “那就好,那就好”

    杨德点头回应同时,弯腰捡起掰断的锄头,转身就往住处跑去。

    杨长看到他的背影,心说有时候真不能讲多了道理,简单粗暴的方式反而更有用。

    第二天上午,杨德一家刚坐上船,上顶就燃起了大火。

    “好好的房屋,就这么烧了真可惜.”

    “三郎,我们后山的房屋,会不会.”

    杨德看到大火燎天,心疼得就好像自己的一样,后面卢氏问了半句却欲言又止。

    “都会烧掉,一间不留。”

    “为什么?有多少人没住的.”

    杨长回答得轻描淡写,杨德旋即露出不解的表情。

    这时候,杨俭突然搭话,说道:“兄长,是不是留下这些房屋,朝廷担心别人来落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