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从来如此,便对么?(1 / 2)

加入书签

西莞警局,老丁今天值班,特地把自家徒弟拉过来陪着。

    “师傅,您这大过年的怎么不按值班表值班啊,我这行程都安排好了。”

    朱治松今天连警服都没穿,一身便装,平时就算是再怎么尊重师傅,今天还是忍不住抱怨。

    “少废话,我让你跟姜顾问联系,探探口风,你电话打了没?”

    老丁捧着个大茶杯,咕嘟嘟的喝着茶。

    自己这事情办的属实不地道,以姜瀚文的逆天洞察力,自己玩的那点小伎俩怎么可能瞒得过他。

    不过老丁也挠头,当时确实是没办法,这件案子抛开嫌疑犯丁小伟跟自己那层亲戚关系,单纯看刺桐城警方和法院的判决是没问题的。

    不但没有量刑过重,反而是考虑丁小伟的年龄,给了轻判,自己动用上头的关系把案子转回西莞原籍地再审,这已经是属于半违规操作了。

    于公于私,老丁都自知自己理亏,所以才让徒弟去打听消息。

    朱治松倒是没有多想,把姜瀚文的回答一五一十的跟老丁说了。

    “什么?按嫌疑人说的办?什么意思?”

    老丁有点懵。

    丁小伟说如果用自己买的枪击毙自己,那他就认罪。

    这话明显是上头了说的气话,怎么能当真呢?

    不过老丁知道姜瀚文绝对不会无的放矢,他既然说了就肯定有所意指。

    “师傅,姜哥还说过,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说的很清楚,在认定枪支的时候,不能够为焦耳论,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朱治松对于姜瀚文说的这句话也想了很久,总觉得确实应该这么判断。

    虽然自从公安bu下发了枪支认定标准之后,各地的类似案件全部是按公安bu的标准判罚的,但正如姜瀚文所说,这个标准只是公安bu的部门规章。

    如果真正按照法条精神,那就必须按照凶手事实造成的社会影响、破坏力、主观犯罪意图多维度判定、包括本案中的嫌疑人根本没有拿到他购买的仿真枪。

    这样一权衡,那个无期徒刑的判决就有问题了。

    “徒弟啊,这事儿师傅不是没想过。”

    老丁叹了口气,点了根烟。

    “但你要知道,全国跟这个案子类似的案件何止十件百件?气球摊主气枪案,火柴枪案,甚至咱们体系内部都有警局局长因为类似的原因吃牢饭。”

    “公安bu下的标准,就是下面用来执行的,伱不执行,别人执行,上面会怎么想?”

    老丁眉头紧皱,不再说话。

    朱治松倒是没什么顾忌,他又开始进入数据检索模式,学霸气场开启。

    “师傅,类似的枪支鉴定标准,在香江是  7.077焦耳/平方厘米,在bao岛则是20焦耳/平方厘米。2008年以前,咱们这一非制式枪支鉴定标准还是  16焦耳/平方厘米。”

    朱治松竹筒倒豆子一般,开始背诵法规。

    “2001年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第3条明确规定:对不能发射制式枪支子弹的非制式枪支,按下列标准鉴定:将枪口置于距厚度为  25.4mm的干燥松木板1米处射击,弹头穿透该松木板时,即可认为足以致人死亡;弹头或弹片卡在松木板上的,即可认为足以致人伤害。具有以上两种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为枪支。”

    “试验结果显示,当枪口比动能在10焦耳/平方厘米以下时,较难嵌入干燥松树木板,只能在木板上形成一定深度的弹坑;枪口比动能在16焦耳/平方厘米时弹头具备嵌入干燥松树木板能力的能量界限。”

    朱治松一口气说完,端起杯子喝了口水。

    “但为什么每过一段时间,部里对于枪支的判定标准就会降低,从16焦耳/平方厘米一直降到现在的1.8焦耳/平方厘米。”

    “我无意质疑上面的规定,但正如姜哥说的,以后是不是喝珍珠奶茶的时候都得四处观察有没有警方的监控,毕竟按照这个标准,管装,气动,超过1.8焦,确实就是枪支。”

    朱治松说完,面无表情,他是个刨根问底的人,以前没遇到过类似的案子,自然也就不会去考虑,现在碰到了,朱治松真的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

    姜瀚文说的话虽然无厘头,什么出门两只手就是自带双枪,但话糙理不糙。

    这事儿难道真的该如此吗?

    “混账!”

    老丁一个巴掌拍在徒弟头上,脸上露出怒色。

    “你小子干什么?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上面的政策自然是有上面的道理,轮得到你来质疑?”

    “师傅,徒弟虽然性子直了点,但脑子却是够用的。”

    朱治松面对师傅的巴掌,不躲不避,反而是面色镇定,目光灼灼。

    “那些潜规则,默契,底层逻辑我可能不懂。”

    “但我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昔日秦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则秦朝二世而亡,古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之力胜过天时气象,胜过山川地利,近代国府的德械师精良无比,却还是干不过先辈的小米加步枪,这么简单的道理师傅肯定明白”

    朱治松言辞平静,但每说一句对面的老丁脸色就阴沉一分。

    “朱治松!”

    老丁声音低沉,

    “这些话都是姜瀚文跟你说的?”

    “不是,姜哥只是说了唯焦耳论并不合适。”

    “那是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是在质疑法院的判决?还是质疑bu里的规定?又或是”

    老丁冷哼一声。

    “朱治松同志,我现在以局长的身份要求你,说话注意自己的身份,你是执法者,执法者质疑法规,甚至质疑制定法规者的用意,这很危险!我是为你好。”

    老丁深吸了口气。

    “这个案子,师傅违规在先,我会主动递交情况说明,咱们不掺和了。”

    “为什么?”

    “为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你刚才都说出那种混账话了,要是再弄下去,为了推翻法院的判决,天知道姜瀚文会整出什么幺蛾子,他背后有神仙站台,你背后有什么?你小子凭什么掺和?我那侄子也没什么前途,吃牢饭就吃牢饭吧。”

    老丁显然已经不耐烦了,甚至后悔答应帮老表办这事儿。

    他已经从这个小小的仿真枪走私案里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如果西莞法院真的推翻了刺桐城法院的判决。

    那边的人百分之百会把案子闹到最高法,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

    老丁混迹圈子这么多年,深深的知道。

    这个圈子,脸面比对错更重要,有的时候为了脸面,是会闹出大事的。

    所谓的1.8焦耳,只是公安bu下的一个规章,这一点他老丁这样的老油田能不知道?全国那么多资深警务人员能不知道?

    但为什么枪支的认定标准一降再降,大家都心知肚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