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如火如荼的建设(2 / 2)

加入书签

    再然后于大为就没听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了,感觉女方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

    于大为想了想,也就没在这件事情上纠结,毕竟那是人家的事儿,跟自己半颗铜钱的关系都搭不着边。

    饭后,姜二蛋子又陪着于老蔫父子俩喝了会茶,这才准备离开。

    两人商量好,对方开着夏利走在前面,于大为则跟在后面。

    临上车的时候,姜二蛋子半开玩笑的对于大为说:“兄弟,赚钱了还不买个车?也不用买啥太高级的进口车,夏利就行,扛开扛造。我带着媳妇儿跟孩子,一路从南方开回来,啥事儿没有。”

    “再说吧。”于大为笑笑。

    他要说不动心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如今自己口袋里的钱可不能就这么花,若是放着房子不盖,直接花钱买个车,他非得抽自己一嘴巴不可。

    这TM跟上辈子的自己有什么区别!花钱大手大脚,买东西永远都买最好的,结果发现是最没用的。

    于大为笑着应付了一句之后,便开着手扶拖拉机跟在姜二蛋子后面,一路开到五队姜下沟。

    到了姜下沟老姜家,除了见到姜老爷子之外,还看见了姜二蛋的媳妇跟孩子。

    对方说话性格开朗,穿着也不能说朴素,反正是个好相处的人。

    临走时姜二蛋子还不忘感谢于大为:“我听说是你帮着村子提前通了电。包括我们屯子也是受了你恩惠的,我替我爹妈谢谢你。”

    “如果有一天来深城了,别忘记来找我。”姜二蛋子留下了一个座机电话,将纸片子折了两下,交到了于大为手心里:“大忙帮不上,小忙绝对没问题。”

    “行嘞,那谢哥。如果有机会去深城,肯定找你玩。”于大为露出标志性浓眉大眼式微笑,随后挥挥手便走了。

    客套话听听就好,深城距离老家十万八千里,自己没事儿去那干啥,还不如老老实实把手里的车养好,干点自己愿意干的事儿。

    不过于大为还是很感谢这位二蛋哥,要不是他,自己也不可能把手扶拖拉机卖出八千块钱的高价。

    村子里没人会出这样的价格,来买一台这么老旧的手扶拖拉机,这绝对是属于情怀价了。

    最后,姜二蛋子给于大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建设当中深城。

    他虽然不感兴趣,但不妨碍他幻想,也许是因为上辈子没见过关系,脑子里总会幻想一些建设画面。

    他觉得黄总这位大领导所在的公司,绝对在南方会有建设项目,东北这边肯定不属于主力军驻扎。

    如此看来,大领导黄丰仓真的如小白所言,这几年应该被很多人暗地里使了绊子。

    “唉,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养我的车。等房子盖好了,明年再好好攒攒钱,买个新挖掘机……”于大为突然又有些犹豫,不是新车买不起,而是破车更有性价比。

    思来想去,还是先有钱再说吧。

    如今正值十月下旬,芦河镇其他标段的工程都快要接近尾声了,唯独三、七、九号标段,比其他的标段要长,可能明年还需要几个月才能完工。

    而到了十一月中旬,多说了十一月末肯定是不能干活了。

    随后就迎来了东北独有的小长假,农民有,因为冬天种不了地。他也有,因为他如今也算是在靠地吃饭。

    “养车,养车,在东北这个地方,冬天可是真难熬啊。”于大为忍不住感慨。

    回到屯子里的时候,他特意去了一趟于大智那,把最近赊的账还了。

    然后他就听见,大家又都在讨论他。

    这次讨论的是翻新的车卖了多少钱,搞得于大为长吁短叹,无语摇头。

    唉,果然啊,人怕出名猪怕壮。

    他如今走到哪都能听到别人谈论自己,去了五队姜下沟也这样,哪怕这些人都没见过自己,甚至路过都忍不住他本人,也不影响夸夸其谈的说他的事情。

    他于大为能在河善村这么出名,绝对离不开两个人的“帮助”,一位是老村长孙和民,还有一位就是让所有学生回家写小作文的张百仓校长。

    “你们俩倒是痛快了,可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呢知道不!”于大为心中腹诽不已,如今在村里他算是低调不下去了。

    他只能等着让时间慢慢淡化,让人们慢慢不去在意,然后来完成“去于大为化”,最终大家慢慢淡忘他。

    最近张百仓也是感觉到了苗头不对,见到于大为都是稍微躲着点走,深怕引来对方满含怒意的对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