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TVB台庆(2 / 2)

加入书签

    刘元昊提到的重点发展电视剧这个建议和邵六叔的想法不谋而合,拍金庸剧的说法也让他眼前一亮,两人越聊越起劲,最后决定尽快启动这个项目。

    金庸这时正在将以前连载的小说进行修订后整理成册准备出版,他为了推广自己的作品,肯定不会介意电视台翻拍成电视剧。

    前世第一部金庸剧是佳艺台76年拍的《射雕英雄传》,这一世刘元昊身为TVB的大股东,自然不能让这个第一的名头旁落。

    无线一干准备前来敬酒的台前幕后发现几个大佬和一个年轻人聊的非常起劲,有心人一打听,得知是新来的股东兴元投资的掌门人,不少人都起了巴结的心思。

    兴元投资这一年多因为各种大手笔收购经常上报纸头条,被誉为“地产大好友”,“超级大水喉”,在香江的知名度更在之前的华资地产五虎之上,这种人随便漏点消息都够普通市民大赚一笔了。

    于是前来敬酒的无线员工都会在刘元昊这里停留一下露个脸,大部分不认识没听过的路人甲刘元昊随便客气两句就打发了。

    前世听说过的比如王天林,招振强,李添胜这些就多聊几句。等到周润发,郑少秋这几个熟悉的男演员过来的时候刘元昊才不吝言辞,一番赞美。

    兴元地产经营方向微调后,陈伯发现工业楼宇市场有人在大量囤地,召集了公司高层一番讨论过后,做出了大力投资工业楼宇的决策,然后前来向刘元昊汇报。

    “少爷,公司高层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随着香江经济的复苏,接下来工业楼宇的需求量将会大增。此前在股灾和石油危机的影响中,工业楼宇是所有地产项目中跌幅最大的,超过了四成,我们判断接下来几年工业楼宇的涨幅也会是最大的,可以试着投资一下。”

    “现在市面上工业地皮的行情怎么样,有没有其他同行看重这一块的?”

    “目前有几家地产同行在收地皮,但规模都不大。最大的一家叫鹰君地产,我打听了一下,鹰君从银行贷了一大笔款,看样子是想梭哈工业楼宇。”

    陈伯一提到鹰君地产,刘元昊就想起来了,这家公司在77年售出了将近300万尺的工业楼宇,卖了4个多亿,从一家小型地产公司直接上位成了全港知名的中型地产公司。

    刘元昊此前一直盯着李黄瓜薅羊毛,薅的差不多之后换成了恒隆地产,截胡了淘大花园项目,现在再换成鹰君地产,抢一批工业楼宇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反正他这一世主打的就是一个抢机缘,抢谁的不是抢。

    “陈伯,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收购工业地皮发展工业楼宇的事情我同意了。我的意见是接下来3年,每年可以推出200万到300万尺的工业楼宇,但你记住这个项目操作的时间不能太长,79年之前一定要全部放出去。”

    “好的,少爷,我知道了,那接下来我就开始安排收购工业地皮的事情。”

    79年内地开始改革开放后,香江工业楼宇的火热情况就会开始降温,等到80年深圳特区成立后,香江的很多工厂主开始选择在成本更低的内地建厂,工业楼宇在81年就会先于其他地产项目开始下跌。

    82年中英第一次谈判破裂后,新界和九龙的工业地皮将迎来暴跌,最高跌幅9成以上。

    所以只要在79年之前将工业地皮和楼宇全部放出,那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他没有不做的道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