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真正目的(2 / 2)

加入书签

    朱承武不知道崔氏是哪种人,但朱承武不能冒险,也冒不起这个险。

    因为地心火莲太罕见、太珍贵了。

    “就是不知道崔氏礼单中的那株火莲是不是如我们所想的那样,是崔氏见识不够,误将地心火莲认成了普通火莲。还是那真的只是一株普通火莲。”高要有点担心。

    “火莲也是天地奇珍,崔氏在有一株地心火莲的情况下,还有一株火莲的概率并不大……崔氏误认,就这样让地心火莲送来最好!如果不是,那就只有多费一点力气了。”朱承武平淡的语气中尽是无情。

    “娶了崔氏女后,只要找点借口,多去崔氏几趟,总能找出地心火莲来!”朱承武是绝不会放弃地心火莲的。

    “不过,可惜的是,崔宗极没有合适的嫡女,不然就更方便了!毕竟作为崔家大房,地心火莲在崔宗极手中的概率最大!”朱承武有点遗憾。

    “对了,崔宗极是真的没有适龄嫡女吧!别是……”朱承武眼中精光一闪。

    “武哥儿,那是真的。崔宗极虽有4子3女,但嫡女只有1个,已于2年前嫁人。现在的两个都是庶女,分别是15岁、6岁,15岁的那个还已经议亲了。虽然议亲了也可以退亲,但崔家还没有那个胆子将庶女嫁过来…”

    “庶女啊!”朱承武微微一叹。

    在这个世界,妻妾之别、嫡庶之分深入人心。

    高门大户的侍妾、庶子、庶女虽然过得不差,但论社会地位甚至还比不上普通的良民。

    “如果能求娶崔宗极之女是最好的,但如果是庶女,就太过惹人注目了,也容易引起怀疑。智者不为!”

    虽然和一个太监商量娶妻之事有侮辱之嫌,但高要是知道朱承武一直都在坚持修炼童子功的,就算娶妻了也不可能因为一时欢愉坏了自身修为。所以,高要并未多心,反而积极的为朱承武建言献策。

    “那就先这样吧!就是还要麻烦高哥儿看住崔氏,千万别让地心火莲出了意外!”朱承武略有歉意。

    毕竟高要刚刚回府。

    最近一段时间,高要确实太辛苦了。

    “理所应当!而且武哥儿连《混元童子功》这样的上乘绝技都毫无保留的交给我了,这点小事算什么!”高要毫不在意的笑了笑。

    就是不知道如果高要知道朱承武手中还有《混元童子功》的进阶版《天罡童子功》会作何感想。

    高要一直都认为朱承武修炼的也是《混元童子功》,毕竟两者太过相似。

    至于实力差距,高要也以为是朱承武武学天赋更强、修炼资材更好、再加上兼修了其他武学的原因。

    说朱承武自私也好,多疑也罢。

    朱承武是不会给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绝对信任的,哪怕那个人是高要。

    人心易变。

    现在忠心,不代表以后忠心。

    朱承武绝不会给其他人背叛自己的机会和反叛的能力。

    秦昭襄王赐死白起时曾言:“寡人知道你没有想过造反,但是你有造反的能力,这就是你的罪!”

    有玉牒在手,只要高要一直忠心,之后朱承武自会给高要更进一步的机会。

    现在这部经过玉牒优化的《混元童子功(玉)》已经足够高要修炼的了。

    《混元童子功(玉)》能够修炼到一流巅峰,而高要2年前才刚刚破入一流。要想到顶,起码还要一二十的功夫。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一流高手并不常见。

    何为一流?

    就是在整个大明王朝都能排得上号,能叫得出名号的高手。

    一般情况下,都是名门大派、世家大族的武力担当。

    就算是大明武林中最为出名的少林方丈和武当掌门也不过仅仅是一流巅峰罢了。

    而且《混元童子功(玉)》能够将根骨提升到绝世级。

    这样的武学,已经隐隐超过了一些大门大派的镇派学武。

    如果不是缺乏突破宗师的内容,这部经过玉牒优化后的《混元童子功(玉)》,比之少林武当的镇派武学都不差。

    也勿怪高要想不到朱承武手中还有更上一个台阶的《天罡童子功(玉)》。

    谁能想到朱承武有挂呢!

    这个世界,武学境界很粗犷,只有不入流、入流、一流、宗师之分。

    没有什么三流、二流……

    真实的世界是要讲人情世故的,都是花花轿子众人抬。

    三流、二流……这些称呼,不好听,也不好说。

    除了境界外,这个世界的武学分为不入流的乡下把式,入流的基础武学,一流的上乘绝技,宗师的神功宝典……

    和武学境界一一对应。

    这个世界学武之人的天资根骨分为:庸才朽木,中人之资,上乘根骨,天资绝世……

    庸才朽木此生难以入流,中人之资几乎不可能步入一流,上乘根骨则难入宗师,天资绝世就是常规下的天赋巅峰,按部就班、资源跟上的情况下几乎有超过5成的可能进入宗师……

    然而上乘易得,绝世难求!

    每一级的天资差距都是百里挑一。

    一亿庸才朽木中才有一百万中人之资,一百万中人之资才有一万上乘根骨,一万上乘根骨才有一百绝世天资……

    再加上沧海遗珠、中道崩殂、比武仇杀……

    就算宗师活得久,几代积累下来,大明王朝明面上的宗师也不足三十位。

    每一位都举足轻重!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