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王族礼仪(2 / 2)

加入书签

    听见这个称呼,崔淑筠就知道那些人是什么人了!

    福安候府的人!

    按大明律,三书六礼走完后就是男方家的人了!

    最多只是已婚妻和未婚妻的区别。

    “夫人”的称呼虽然让崔淑筠有点不习惯,但刚刚已经被秋月、冬雪叫过了,崔淑筠也还不至于害羞腼腆得露怯。

    维持着表面的镇定,崔淑筠脚步不停,回忆着教养婆婆的教导,得体的一一回应着四周的崔氏子弟和侯府众人。

    这一刻,崔淑筠生平第一次感谢起曾经的教养婆婆来。

    迈过会客厅门槛,崔淑筠就感到无数的视线向她扫视而来。

    会客厅中的人虽然没有刚刚外面的人多,但给崔淑筠的压力更大。

    崔淑筠微微抬头,对厅中众人已然心中有数。

    厅中有8人。

    其中崔氏有6人,除了父亲崔宗彦外,都是崔淑筠认识的长辈。

    是能决定崔氏走向的,崔氏地位最高的6人。

    坐在主位的正是崔氏族长-崔宗极。

    世家大族,族长就是大父母。

    很多时候,对族长需要比对亲生父母更尊敬。

    下面依次坐着的是父亲崔宗彦、大长老、三房主事、二长老、四房主事。

    客位第一个座位坐着的是一个身着甲胄的将军,客位第二个座位坐着的是一个身着长衫的儒雅男子。

    崔淑筠明白,这两位应该就是福安候府本次接亲的主事了。

    “筠姐儿来了!”

    这是族长崔宗极的声音。

    语气,是少见的柔和。

    “淑筠见过族长、父亲、大长老、宗吉族叔、二长老、宗琛族叔…”

    崔淑筠一一见礼问候。

    言行举止没有一点瑕疵。

    赵兴汉看着这一幕,心中默默点了点头。

    是一个知礼的。

    “来,筠儿,我给你介绍,这位是福安候府的赵兴汉赵将军,同时也是侯爷的嫡亲表哥!”

    待崔淑筠给崔氏众长辈行完礼,崔宗彦当即站了起来,引着崔淑筠来到赵兴汉面前,介绍道。

    “淑筠,见过表哥!”

    崔淑筠行了一礼。

    赵兴汉此次作为接亲主使来崔家,其中有他官面上的职位原因,但也有他是朱承武亲表哥的原因。

    虽然还没过门,但崔淑筠的称呼没问题。

    表哥,这个称呼,更显亲近。

    “夫人,有礼!”

    赵兴汉站起身,回了一礼。

    赵兴汉没有按照崔淑筠的叫法,称呼崔淑筠“弟妹”,而是唤崔淑筠为“夫人”。

    在大明王朝,夫人不是称呼妻子的,是尊称。

    丈夫称妻子,一般是称娘子。

    “这位是福安候府的外务处总管,同时也是徐州商会会长-戴法言戴会长!”

    崔宗彦接着又将崔淑筠引到戴法言面前,介绍道。

    “淑筠,见过戴会长!”

    崔淑筠同样行了一礼。

    “夫人折煞属下了!属下戴法言见过夫人!”

    比之赵兴汉,戴法言更显恭敬。

    在崔淑筠还没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就已经站起了身。

    “筠姐儿与赵将军、戴总管以后见面的时间长着呢,现在先把筠姐儿让给我吧!”

    待崔淑筠和福安候府来接亲的正副使一一见过之后,崔宗极笑着说道。

    赵兴汉、戴法言没有反驳,示意崔宗极自便。

    “你先出去!”

    崔宗彦示意崔母出去。

    男主外女主内是大明王朝的习俗。

    崔宗极现在要说的事,崔母不宜在场。

    这是崔氏的规矩和默契。

    “不用了,二弟,弟妹是筠姐儿的母亲,留下吧!”

    崔宗极开口留下了崔母。

    “好!”

    崔宗彦看了族长一眼,轻轻道了一声。

    这种局面,崔母还是识大体的,默默找了一个位置坐好。

    “秋月、冬雪也留下吧!内务处总要有个代表在!”

    戴法言出声,同样留下了秋月冬雪。

    崔氏众人对视一眼,看见赵兴汉没有反对,也都默不作声。

    崔母震惊的看了一眼秋月冬雪,这时她才明白,这两个跟着接亲队伍来的女使,她们在候府的地位绝不简单。

    “除了筠姐儿这些女眷,想来大家都知道。福安侯此次迎娶崔氏女,我们崔氏的那株天地奇珍-火莲会作为嫁妆!”

    说是嫁妆,但那株火莲是不会记入嫁妆名录的。

    也就是说那株火莲不是崔淑筠的私产,而是崔氏送给福安侯的。

    福安侯是可以动用的。

    之所以嘴上说是嫁妆,不过是为了面子上好看罢了!

    总不能说是崔氏承受不了福安候府的逼迫,从而上供给福安侯求平安的吧!

    大家都是体面人,都是要面子的!

    这时,崔淑筠、崔母、秋月冬雪才明白,福安候府与崔氏结亲的真正目的。

    她们都听说过天地奇珍,也都知道天地奇珍的珍贵。

    “难怪筠姐儿要死要活的都退不了婚!”

    崔母终于明白了一切。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