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乱了辈分(2 / 2)

加入书签

    否则跟着你的人会越来越少的!

    直至最后成为失道者!

    因此,赵雨珊在和崔宗彦商谈时,才会直接将责任担在了她自己的身上。

    而且,很多时候上位者的疥癣之疾,落到了下面,就会成为下位者的身死族灭之祸!

    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怎还会有人愿意为你办事?

    “多谢王后关心,下臣明白!”

    崔荣和抱拳,沉稳的应了一声。

    虽然早就做好了被明王牵连问责的准备,但赵王后再次说出这样的话,还是让崔荣和心中一暖。

    难怪朝堂士林中都说赵王后深明大义、宅心仁厚!

    不一会儿,王承恩就带着几个小太监出现在了椒淑殿。

    若是只有王承恩一个人的话,他来得会很快!

    但按照王朝规矩,宣旨是不能一个人宣的!

    所以,王承恩从接到明王旨意到椒淑殿宣旨之间,耽误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娘娘千安!”

    到了椒淑殿,王承恩首先带着身后的大小太监给赵雨珊行了一礼。

    “王总管充充而来!应该是王上有了旨意吧!

    王总管就不用虚礼了,直接宣布吧!”

    赵雨珊冷漠的站在椒淑殿中,语气生硬的说道。

    话语中丝毫没有让问安的王承恩等太监起身的意思。

    赵雨珊这一反过去温婉、大气、端庄、仁爱的态度让王承恩一愣。

    等了几息,也没有等来赵王后让他起身的声音。

    最后,王承恩只得带着身后的大小太监自顾自的自己起身。

    “赵王后这这是怎么了?怎么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昨天赵王后去勤政殿中给王上送药,关心王上身体时还不是这样的…”王承恩心中困惑。

    王承恩虽然武力不弱,对明王更是忠心耿耿,但老实说,王承恩的政治智慧并不高。

    和明王相处了三十余年,赵雨珊深知明王的性格。

    在接到探子传来的,朱承武在徐州城大庭广众之下说了一句“成为明王不一定要先成为太子”的消息后,赵王后就知道朱承武这个儿子已经彻底得罪了明王这个父亲。

    明王恐怕会亲自下场,对朱承武动手了!

    虽然“成为明王不一定要先成为太子”这的确也是赵王后心中所想!

    但赵王后最开始还以为这只是她和朱承武母子之间心中的默契,而不会这样公之于众…

    赵王后不知道朱承武是一时心直口快、得意忘形…

    还是有着什么其他的打算…比如将他的态度彻底拿到明面上来,以此坚定立场,吸引人才加入!

    但这并不妨碍赵雨珊为朱承武的一些行动话语打上补丁。

    在赵雨珊心中,明王这个相处了三十余年的郎君的地位并不高,哪怕她已经为明王生育了一子两女。

    在赵雨珊心中,排行第一的永远都是赵氏。

    这是赵雨珊从小所受教育的影响!

    哪怕是朱承武这个儿子,在赵雨珊的心中都不如赵氏重要。

    但朱承武这个儿子现在却是赵氏平安落地,甚至再次壮大的最大希望。

    在明王这个郎君和朱承武这个儿子之间,赵雨珊自然是选择帮朱承武这个儿子!

    既然朱承武已经彻底得罪了明王,那赵王后就彻底的和明王撕破脸皮。

    作为明王的枕边人、朱承武的嫡母、王朝的王后,赵雨珊现在旗帜鲜明的表现出她反明王的立场,那么朱承武的一些不合礼法的无父无君之言,就会变成是在父母之争中的站边之举。

    礼法让人尊父!

    礼法却也同样让人敬母!

    虽然明王还占了一个“君”字,但赵王后同样有一个“后”字。

    这样虽然处于下风,但仍旧有辩解的余地!

    只要不能将朱承武在违背礼法上彻底钉死,那就达到了赵王后的目的。

    “赵王后,敏安县主接旨!”

    王承恩看着眼前一反常态的赵王后,最后无奈的抬起手中圣旨,让赵王后接旨。

    “敏安不在,王总管直接宣旨吧!”

    赵王后的声音越发生硬。

    虽然早就猜到了,但真的听到王承恩嘴中吐出“敏安”两个字的时候,赵王后心中还是不由得对相处了三十余年的明王越发失望起来。

    “王后,敏安县主不在这里?这不可能吧!

    宫人亲眼看见敏安县主和小王女进入了椒淑殿,之后就从未离开过!

    王后,您还是让敏安县主出来接旨吧!

    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王承恩被赵王后的话弄得一愣,随即眼光开始扫视四周,然而却的的确确没有发现敏安县主的身影。

    椒淑殿中只有赵王后、小王女,赵王后的心腹宫人…

    不过赵王后的心腹宫人倒是多了一个!

    “王总管对本后两个女儿和本后的椒淑殿倒是如数家珍啊!”

    赵雨珊语气中带着冷冽和不满。

    “但敏安真的不在!

    王总管今天可是白跑一趟了!”

    赵雨珊话语中的透露出送客之意。

    “王后,既然敏安不在,那就由王后您接旨,再转达给敏安县主吧!”

    王承恩只得退一步。

    “念!”

    赵王后始终未躬身接旨。

    王承恩看着眼前的赵王后,眼神中透过一丝无奈。

    “恭喜王后,贺喜王后!王上已经给敏安县主和户部尚书方大人家的嫡子赐婚了!这以后王后和方大人就是一家人了!再加上方大人的嫡妹又是太子妃,这以后王后和太子的母子之情一定会更加和善的…”

    王承恩也不念圣旨了,直接说出了圣旨中的内容,并把圣旨递给了赵王后。

    作为明王的心腹,王承恩明白明王对赵氏的不满,也参与了明王对赵氏的种种算计和手段。

    但同时王承恩也深刻的了解,明王对赵王后是有感情的!

    不然赵王后怎能这么多年安稳的坐在王后位置上纹丝不动!

    之前暂且不说!

    后期,明王可是完全掌控了朝政的!

    废后,打断赵氏除了赵玉刚之外最重要的支柱!

    若能激起赵氏的反叛之心,则更好!

    直接毕其功于一役!

    虽然可能引起朝堂震动,但这真的不失为一个一劳永逸的好办法!

    但明王舍不得!

    甚至在几个月前,明王还在想着福安侯成就宗师后,牵制住太子,保住赵王后,让赵王后安度晚年!

    所谓的避免赵氏反叛,让王朝动荡的妥协理由。在王承恩看来,不过是明王自己一直在否认的,他对赵王后的感情罢了!

    正因为看明白了这些,所以王承恩这次宣旨才一退再退!

    然而就算王承恩一退再退,赵雨珊仍旧没有从王承恩手中接过圣旨的意思。

    “王总管,这份圣旨,本后不能接!”

    迎着王承恩吃惊不解的眼神,赵雨珊继续说道,“方学道的嫡妹是太子妃,现在却将本后的嫡女许配给方学道的儿子,这不是乱了辈分吗?请王总管转告王上,这门亲事,本后不同意!”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