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兵贵神速(2 / 2)

加入书签

    “出发!”

    好一会儿,待山呼海啸般的“愿为侯爷效死”声音小下来后。

    大军才开始拔营。

    无独有偶,在朱承武带领着大部队从徐州城出发的时候,赵氏赵金豹也带着他手下的两卫精锐虎牙卫和千里豹骑再次离开了北地边境。

    在赵金虎死后,虎牙卫这一赵氏倾力打造的赵金虎嫡系精锐就归入了同为赵氏子弟的赵金豹手中。

    除了赵氏精锐之外,西北常家、西地靖安伯、东边虚家…这些掌握着大明朝廷军方军队的大家族大势力也是异动频频。

    除了军队之外,朱承武在带着大部队离开徐州城外驻地的时候,还发现了无数暗探。

    对这样暗探,朱承武没有过多关注。

    在朱承武于两个月前公开宣布他将于两个月后率领大部队进京之时开始,就注定了等到福安侯府正式行军的那一天,各式各样的探子少不了。

    行军打仗不是朱承武所长,朱承武所长的只有武道。

    与其藏藏躲躲还是躲不过其他大势力的眼睛,还不如就这样大大方方的公开行军。

    这样别人反而确定不了朱承武的真实领军水平。

    实际上,因为武道和炼神这些超凡力量的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大部队移动是很难瞒过有心人的目光的。

    大部分杰出的军事将领,能做到的也不过是隐瞒真正的军事意图。

    亦或者一环扣一环,算计许多步,这样就算对手明白他们一时的行军路线,最后当失败来临时也无可奈何!

    这就如同朱承武前世的象棋、围棋一样。

    大家都打明牌,将真正意图隐藏得好的,算计的步数算计得多的,自然胜率高。

    随着朱承武带着大部队前行,一路上大部分的城池那是望风而降。

    虽然朱承武是无诏进京,按照大明律法来说,他们应该誓死抵抗,坚决压制朱承武的“反叛”。

    但世上又有多少找死的人呢?

    正如所有人都知道朱承武进京的目的是什么一样,所有人也都知道,从徐州城到京城这一路上的数十座城池,几乎都没有对抗朱承武大军的力量。

    这不是说一些省城、府城集聚全省、全府之力,连两万五千正规军都凑不齐,占据地利之后还防守不住赵兴汉五卫人马的攻城。

    而是高端力量不足。

    他们挡不住朱承武所带领武者的斩首攻击。

    就算一流有信心能防住,那小宗师呢?

    更何况小宗师之后,还有朱承武这个武道传奇!

    就因为拿不准朱承武这个武道传奇正式成就宗师后的战力,所以部分省城、府城中明明有宗师、小宗师级战力,也没有跳出来。

    而是很明智的墙头调转大王旗。

    对一些大势力而言,他们并不在乎谁成为明王,他们在乎只是他们自身的利益和传承。

    若是承诺他们的地位不变,不秋后算账。一些势力的脸皮足以做到一日三换墙头王旗。

    对这些墙头草,朱承武没有过多关注。

    朱承武现在的嫡系力量很少,他要得就是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墙头草。

    不然若是都是硬邦邦、臭烘烘的臭骨头,每一个城池、关隘都死磕、战斗,那朱承武麾下的这些人马恐怕还走不到一半,就会被消耗殆尽。

    人人都恨自己的麾下有软骨头、墙头草!

    但人人都喜欢对手麾下全是软骨头、墙头草!

    这就是立场不同所带来的感官不同。

    当然,这一路上朱承武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激烈抵抗。

    就算有暗探营的提前探查,有崔宗彦、朱承丞、戴法言等口才出众之辈提前劝降,有死士营对一些明王死忠、礼法顽固派的暗中刺杀,但还是有一些主将不仅杀了朱承武派出的劝降之人,更是让死士营的刺杀无功而返。

    这些主将中的大部分,等到朱承武率领大部队到达之后,都被朱承武和麾下高手或杀或擒。

    然而,这其中也不并是没有朱承武一时都奈何不了的硬骨头。

    就比如眼前的烟台关。

    朱承武怎么都没想到,区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关隘,其领军大将居然有小宗师战力。

    麾下士卒更是罕见的精锐。

    再加上稳重的指挥。

    仅仅靠着一卫烟台驻军和一卫临时拉起的民兵,就挡住了赵兴汉亲自指挥的五卫正规军的攻击。

    就算是李世杰带领诸多武者进行斩首攻击,也被驻军大将挡下,并赶下了城墙。

    “侯爷,可能需要您出手了!”被烟台关整整挡住一天一夜后,赵兴汉和崔宗彦、高要、李世杰等人终于忍不住了,结伴来到朱承武身前。

    “赵将军,不要着急!才一天一夜罢了!让士兵安营扎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朱承武挥了挥手,止住了赵兴汉等人的请求。

    眼神凝重、兴奋的看着眼前的烟台关。

    “侯爷…”

    赵兴汉看着眼前和之前遇到阻碍时,表现截然不同的朱承武,语气迟疑。

    要知道兵贵神速!

    而且福安侯府之所以之前三分之二路程都走得这么顺利,其中未尝没有福安侯府一路横推,摧枯拉朽的原因。

    就算有明王死忠派、礼法顽固派死守阻碍,但在大军与武道高手的配合下,也没有对福安侯府的行军速度造成什么影响。

    毕竟最难啃的硬骨头,朱承武是会亲自出手的。

    在之前的路途中,朱承武就亲自出手生擒了死不投降的两员敌方大将。

    在走到眼前这个烟台关之前,从未有任何关隘、城池能挡住福安侯府大部队半天以上。

    已经走过去的三分之二路程中,由于前面的摧枯拉朽,后面福安侯府前进途中遇到的抵抗是越来越弱了,福安侯府大部队的士气也是越发高昂。

    赵兴汉不想破坏这好不容易养出来的士气和威慑力。

    但…

    在被眼前的烟台关挡住一天一夜后,赵兴汉能感受到麾下士卒那种有我无敌的士气正在消散。

    而烟台关守关士兵的士气比之最开始遭遇时已经有所提升。

    这就是此消彼长!

    赵兴汉不明白这次朱承武这位最高统帅和最高战力为何迟迟不出手。

    一旦被烟台关挡住太久,不仅可能会让之后三分之一路程中所遇到的抵抗加剧,甚至已经走过的三分之二路程中的那些城池、关隘可能也会产生二心。

    毕竟为了抢速度,不引起大的骚乱,福安侯府已经路过的三分之二路程中的城池、关隘几乎都还是由原先的那一批“墙头草”“软骨头”掌权呢!

    一旦他们发现福安侯府遇挫,胜率降低,他们大概率会再次变换城头大王旗,落井下石,挡住福安侯府的后撤之路。

    实际上,在离开徐州城后,福安侯府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不归路上。

    现在在这条路上遇到了阻碍,作为掌舵者的朱承武却一直不行动,赵兴汉心中深怀疑惑。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