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向天山(1 / 2)

加入书签

结合着颜厅的介绍,郭阳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才问道:“重度盐碱耕地最多的是哪两个区县?”

    颜厅长一脸苦笑,这郭总咋还就盯着重度盐碱地了呢。

    但还是不得不说道:“重度盐碱耕地最多的是民勤县和金塔县,也是全省盐碱耕地最多的两个县。”

    “但郭总,说是盐碱耕地,但大部分都已经撂荒了,现在就是一片连牲畜都嫌弃的白花花的的不毛之地,种子更是难以发芽。”

    “在这种地方种植牧草,改良盐碱地的代价可就太大了。”

    高官李常林也跟着劝道:“是啊,我们明明有很多的轻度盐碱耕地,可以先易后难的进行,何必要一来就去啃硬骨头呢。”

    除此之外,因为盐碱荒地本就无人问津,想要完全开发更是不知道要投入多少资金。

    但郭阳仍在他们不可置信的眼神中坚定的选择了民勤县和金塔县作为考察点。

    近年来,虽然没有项目进行支撑,但深受盐碱危害的群众也不断地采用种植耐盐作物、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拉沙压碱等措施进行改造。

    盐碱地改造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大、时间跨度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看到向天山的第一眼,他就觉得这是个踏实做事的人。

    盐碱荒地最长可以承包70年,而盐碱耕地最多只有30年的承包时间。

    了解到这一政策后,郭阳当即就想全部承包盐碱荒地。

    “郭总,说好的技术服务费可不能赖账了啊。”

    而金塔县的盐碱耕地面积也有60万亩,主要有盐化灌淤土、盐化潮土两大类。

    众多投资商都唯恐避之不及,但以郭阳为首的苜禾农业公司却偏偏要头铁选择了这个区域。

    “向总,这次还得麻烦你和我去实地勘察一番了。”郭阳诚恳的说道。

    做农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就没有不黑的。

    盐碱耕地和盐碱荒地的承包政策不完善,为了避免将来为他人做了嫁衣。

    土壤各层普遍含有可溶性有害盐类,此种土壤对作物生长影响差别大,轻者作物生长受到抑制,重者出苗不齐,保苗不易,甚至死苗、不出苗。

    两鬓斑白,被晒的漆黑的脸庞,脸上的皱纹却依旧清晰可见。

    但这时规划设计院的周博士却站出来让他先实地去考察了再说。

    这让他们在接下来的配套政策谈判中错失了先机。

    郭阳第一次见到了好奇已久的向天山。

    这让陇省政府的各部门都有点措手不及,他们在准备配套政策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两个县的预案。

    民勤县是原身的老家,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

    ……

    用周博士的话说就是重度盐碱荒地的现实难度会让苜禾的资金链承受极大的压力。

    陇省,九泉。

    所以在承包价格上,陇省政府也给出了极大的让步,盐碱荒地50元每亩,盐碱耕地根据盐碱化程度价格100-200元每亩不等。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一问是农技站的。”

    尤其是六七月的太阳,晒一天就得黑一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