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初定(1 / 2)

加入书签

在家休整了一天后,郭阳和老宋便迫不及待的的往县城里跑了。

    郭阳自问不是个挑剔的人,但在淡水都缺乏的环境里,实在是适应不了。

    大哥郭山喜欢在水里加茴香,还笑着说这样会好喝些。

    郭阳看着他那真切的笑容,内心突然被触动了。

    历史上民勤是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可耕可渔的湖滨绿洲。

    随着历史的变迁,绿洲与荒漠越发对立。

    丰富的地理禀赋,恶劣的自然环境,痛苦地纠缠在一起,也因此造就了人民坚韧、粗犷的性格。

    “郭总,久仰大名啊,早就听闻当初苜禾有来考察过民勤,没想到郭总还是本地人呀。”

    同时,针对石羊河流域的国家重点项目也还是纸面上的规划。

    由此又会引发水资源重新分配、土地、税务、公摊费用、债务分摊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这样一来,也有好处,地方政府能干预的事项减少。

    但县里拒绝了。

    资金充裕,制约因素主要是人和管理跟不上。

    郭阳也和县里分析讨论了这些。

    想了想,为了自然能量,郭阳还是决定干了。

    劳务移民至少还有口汤喝吧。

    大体弄清楚情况了,郭阳心里也有了解决的思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策的执行还是有失公允。

    社里也就二十来户,全迁到昌宁乡也就三十多万,这笔钱他完全能承担得起。

    “因此,要拯救民勤,必须拿传统的耗水农业开刀,把生活困难的群众迁移出去后才利于封育保护啊。”

    真要落实下来,起码还得等上个几年。

    “县内迁移需要新建各种生活设施,费用高。政府出大头,但农户也需要承担1.6万元,银行可以提供一部分贴息贷款。”

    郭阳已经预感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移民计划最终还是按原计划执行了,近千名百姓踏上了忐忑的移民之路。

    “不管这次苜禾要在县里哪里拿地,拿多少地,县里都全力配合。”

    郭阳没让大哥大嫂跟着去昌宁乡,去了反而会对他们不好。

    本来就瘦得只剩骨头了,哪里还有肉让老爷们吃呢。

    在社会上的影响还较小。

    不喜欢就离开,喜欢就留下来去改变。

    “对返乡创业的富豪,县里一定是大力支持!”

    不少人露出了兴致缺缺的表情,领导也很无奈的叹息道。

    县里的领导们自然是很高兴。

    唯一需要思考的是,要不要介入治沙工程。

    “年少有为啊!”

    而且这钱主要是为了供孩子读书,如果再因为搬迁贷款,那多少年也翻不了身。

    “郭总呀,移民也是迫于生态压力啊。”

    唯一不同的是,雨禾村某个社区的二十来户人留了下来,移民点变成了县内的昌宁乡,成了周边村社羡慕的存在。

    退耕还林还草又需要‘退耕还林’办公室、林业局、粮食局、农业局、财政局、计委等多部门协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