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考察苜禾1号(1 / 2)

加入书签

嘉禾集团并没有刻意宣传,但却用实际行动换来了种植户和属地政府的认同。

    社会影响力在一点一点的扩大。

    而农业部的高层也注意到了近来嘉禾的动作频频。

    先是准确的预测了大豆期货市场上的风云变化,在国内期货市场有迹可循的资金量就超过了6.5亿元。

    随后,嘉禾农业集团公司成立。

    这6.5亿人民币中,有至少4亿都被投入了其旗下的数个子公司。

    先是全资收购了鲁省丰凯农机,西北工厂也已经在选址建立;

    又在辣椒深加工领域发力,辣椒工厂摇身一变成了生物科技公司;

    原以为面临资金困境的治沙项目会减缓进度,但有了新资金注入,6.3万亩沙漠似乎已经满足不了胃口。

    苜禾农牧的退化草地治理也弄得紧紧有条,

    但最让农业部感兴趣却是那二十万亩盐碱地治理的成效!

    “这小子,还真是能折腾。不过,这是一个有格局的年轻人!”

    了解完嘉禾集团的发展轨迹后,剑眉星目的林部长不由感慨了句。

    “这下不担心苜禾破产倒闭咯!”

    坐在沙发上的张剑君笑着说道:“郭阳鬼精着呢,我在汉诺威农机展上时,就被他盯上了。”

    “嗯?”

    张剑君没好气的说道:“这小子早早的就盯上了农机购置补贴,嘉禾才收购了丰凯农机,他就来问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什么时候出,有哪些品类,说是要搞研发!”

    “这是好事啊,政策本来就计划今年出,提前告诉他也无妨。”

    “我让他自己想去,别拿这点屁事来烦我。”

    “哈哈哈……”

    林部长笑了会儿,才正色道:

    “苜禾农牧的盐碱地治理搞得怎么样了?他的超级紫花苜蓿真能抑制盐碱?”

    “林部,这我还真不清楚,我让畜牧业司的人过来一趟。”

    “行。”

    张剑君打了个电话,讲明了缘由,没过多久,畜牧业司的陈司长就到了。

    意外的是,华夏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的苏国洲教授也跟了过来。

    “苏教授也来了啊?”

    陈司长笑着说道:“苏教授培育的华苜1号通过了生产试验,在滨海盐碱地上长势良好,目前在考虑推广。”

    陈部长面带微笑的说道:“恭喜了啊,苏教授。”

    苏国洲也笑着回应,但笑得很勉强。

    在和陈司长汇报这事时,刚好听到了林部长在打听陇省盐碱地治理的情况。

    想到那个大言不惭的年轻人口中的超级紫花苜蓿,苏国洲就感觉心里扎了根刺。

    然后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林部长可不管你苏教授怎么想,对他来说,超级紫花苜蓿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才是他最感兴趣的。

    今年的大豆风波给部里提了个醒。

    如果国际粮商对主粮下手该怎么办?

    如果美利坚挥舞起粮食的武器,国内要怎么应对?

    只能囤粮,囤粮,再囤粮,囤到让人摸不清底细!

    历史上华夏也是这么做的,

    当国际基金再次来势汹汹,想对华夏主粮下手时,却被国储粮那深不见底的粮食储备击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