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丰凯农机(1 / 2)

加入书签

丰凯农机原本是鲁省一家中小型农机公司,主要生产内燃机零件、小马力柴油机和手扶式拖拉机。

    别看产品没什么亮点,但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却十分畅销。

    这也是丰凯农机原来的老板最为得意的一点。

    只可惜国内农机总体技术含量低,近几年,民营资本纷纷进入农机行业。

    有的企业只有几人,几十人,主要从事拼装,几乎没有产品图纸,不生产一个零件;

    有的打地摊,好一点的建一条简易的装配线,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都免谈。

    市场无序竞争,农机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

    同时上游钢材和原油的价格也在上涨

    行业效益每况日下。

    “我和你赌!”

    “没有,公司产品快下线了,老板过来看看。”

    关程不再停留,径直回走。

    中央都安排资金了,你省财政得跟进吧。

    所以中央财政的出资数量是引导性的、象征性的,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政治取向。

    农机行业的核心技术,更多的是在关键零部件中,那里才体现着高附加值。

    较大型的农机整机产品生产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对产业链、供应链管理要求非常高。

    闻言,几人的心思也冷却了下来。

    “我刚才好像听到了主轴承盖类零件。”

    “联合收割机呢,牧草收获机呢,我怎么都没看到?”

    “主轴承盖?那玩意结构也不难吧!”

    对于关程,近一年的经历也颇为的魔幻。

    “老白还真是好运啊,厂子虽然不差,但能卖2000多万,赚麻了呀!”

    有个满脸横肉的胖子不屑的说道:“现在大伙儿都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能有什么创新。”

    “赌!老子怕过谁,咋老爷们一口唾沫一口钉。”

    ……

    “技术水平在国内是顶尖的,即使拿到国际上,也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郭总,通过集团提供的技术资料,目前丰凯以下几款产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单缸柴油发动机,新的型号更环保节能、节材和可靠。

    “听说老白后悔了哟,现在政策开始转向,今年生意都比去年好些了。”

    关程摇了摇头,说道:“不一样的。”

    郭阳也趁势聘请了余洪海担任总经理。

    他本来就是倒插门女婿,老丈人还是农业厅的高官,在家里的话语权小,再加上行业不景气。

    二是中缸和多缸柴油机,在多个马力层级方面推出了新型号,普遍达到了欧2排放标准。

    全年补贴金额接近2.4亿元。

    有柴油机,也有拖拉机和一些配套的农具。

    原来的丰凯农机也不例外,陷入了经营困境。

    由他去跑关系,再合适不过了。

    “赌什么?”

    公司的研发异常的顺利,

    这个数字在未来二十年的时间,会连年翻翻。

    “联合收割机和牧草收获机都还没研发成功,很多关键的零部件太依赖进口,我们的供应链体系还是太差了。”

    几人中,也不乏冷静的人物。

    这个确实是硬伤,郭阳也没辙。农机行业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我靠,赌这么大,老郑。”

    整机企业为这些企业‘打工’是公开的秘密。

    仔细想想,还是确实没什么值得他自满的。

    寒暄了一阵,关程才介绍了起来。

    郭阳问道:“产品技术水平怎么样?”

    关程竖起了大拇指,

    “嘉禾集团投了那么多钱,请了那么多专家,也许改良了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呢!”

    举个更直观的例子,

    中央的农机补贴资金其实并不多,分配到每个项目县只有50万元。

    “老白那破厂子你们都快收购一年了,搞出什么新产品来了?”

    三是拖拉机,在40马力以下,40马力以上,100马力以上,共推出了三个系列产品。

    让关程感觉像是在做梦。

    关程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面对老板的压迫感,原来的那点骄傲自满瞬间烟消云散。

    而豫省全年购置农机的机械投入是30亿元,两级财政的补贴金额只占到了三百分之一。

    但仔细想想,

    集团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也值得这份成绩!

    收购后,

    嘉禾立即对丰凯农机进行了整合,同步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聘请了行业内顶级的工程师团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