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志愿者协会的小网站(1 / 2)

加入书签

郭阳很想让大领导听到丁老汉算的这笔账。

    现在不管是县里,还是市里,都在等着石羊河流域规划方案通过G务院审批,指望着上级拨款。

    官方治沙力量发挥的很有限。

    虽然黄河水每年能通过景电二期调到红崖山水库,但上游的机井依然在肆意漫灌玉米、棉花等高耗水作物。

    那水面明晃晃的就像是镜子。

    下游两大沙漠的大风口,也被沙海的草方格和梭梭林挡住了大半,但沿途机井抽地下水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

    同时也和拯救民勤网的创始人马涛,也就是群主成了好朋友,两人合力维持拯救民勤网的运转。

    不过郭阳也没说什么,农业就这条件,安排给员工加了餐,买了些物资,紧跟着就回了驻地。

    网友们依然在劝他要慎重。

    “无图无真相。”

    这让他惊讶莫名,这应该是离沙漠边缘最近的移民点了吧!

    韩杰松回老家后,就从本地的报纸上看到了相关报道。

    “人呢?走了?”

    县政府的人也主动发来了邀约,晚上还得去应酬。

    “骗人的吧!”

    晴云轻漾,熏风激荡。

    过了一会儿。

    条件确实一般。

    甚至还在筹备着成立志愿者协会。

    等摩托车穿过大约是最后一个村庄后,蓦然间,一丛丛绿色由远而近,扑入眼帘。

    “要是民勤绿洲消失,两大沙漠合拢,就会形成一个13.5万平方公里的华夏第二大沙漠,将直接威胁到西部战略通道河西走廊的安全。”

    陆汉斌忙去了,领导要来,沙海范围内的面子工程还是要做好,体现企业的价值。

    “对啊,好不容易逃出来,又回去干嘛。”

    就连政府部门、企业也开始圈地搞农场。

    种子也是他带来的,直接接种在3年生的梭梭树上,其产量会更高。

    郭阳又和其他人交流了会儿,就和陆汉斌去看了看肉苁蓉接种。

    “我明天就回去看看,湖区北部是不是真的栽了很多梭梭树。”

    ……

    那是梭梭,就像一尊尊铁甲护卫傲然蹲踞于金黄色的沙窝上,平添了几份尊严。

    他宁愿相信这些新闻不是真的,于是开始在网上不停地查阅信息。

    虽然对种子商店的肉苁蓉有所期待,比如药效增强了多少,能不能让男人夜夜笙歌?但采摘得等两三年。

    “湖区北部不是早没人了吗?”

    村子边缘还有许多柴湾,长着胡杨、梭梭、红柳等高高低低的树木和蒿草。

    有些是新搭建的,有些是在原住民的房屋上进行了修缮。

    “兄弟,别冲动啊!”

    “哔哔哔,一群神经病,成天只知道在网上叫唤,湖区北部已经有人栽好了几万亩梭梭树了。”

    韩杰松看那人又冒头了,连忙发问。

    韩杰松也在键盘上飞快的敲击着,他们这小网站,成立了大半年,注册会员数已经超过500人,访问的IP更是有两三万人了。

    “没有行动就没有开始,永远这么讨论下去就一直没有结果。”

    这里的梭梭不是孤立生活在沙漠中单兵作战的孤胆英雄,它们的肌肤并不皴裂,也没有满身豪迈坚毅的沧桑。

    “大伙儿都有工作,还没人住在民勤,以后真组织活动了,维护网站、筹集资金、招募志愿者、回答资助者的问询,事务性工作太多……”

    他小时候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上学,你就留在这沙窝子里种地吧!”

    “再回去看看啊!”

    “对,大伙儿一人凑点钱,先试过才知道行不行。”

    “对,论坛的反响挺大,越来越大的环保人士关注到了我们,社会上也有关注,随时能够募捐。”

    “我们只是发发牢骚而已。”

    将西北小城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民勤人为什么不保护好生态?”

    大都是从民勤走出来的年轻人,偶尔也会混入一些引战分子。

    93年,当地遭遇了黑风暴,50人死亡,153人受伤,受灾的农作物、房屋不计其数。

    民勤面积1.59万平方公里,近2400万亩土地,大部分都是荒漠和沙化地区,选址肯定是在老家村庄更为合适。

    他感觉很压抑。

    从黄河调再多水,地下水位也难以恢复。

    韩杰松还真就辞去了他在药厂的工作,和马涛商量好,由他先回去实地踏勘在哪里栽树。

    “我们这志愿者协会能搞起来吗?”

    有温室了,你得买蔬菜种苗吧?

    后续的沙生植物种苗,牧草种子,也都能借机盈利,沙海的正循环就形成了。

    青土湖沙区还真来了家治沙企业,而且已经快3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