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沙漠变耕地(2 / 2)

加入书签

“也就是说,凌菌分泌的胶状物保质期不长,断水几天之后就变松了?”

“目前是这样。”凌奕奕点头,随后表情充满期待,忐忑不安地询问,“老师您说有希望吗?用凌菌改造沙漠?”

“有希望是有希望,但改造沙漠的廉价技术已经开始推广了。”宋河皱眉,“沙子胶水这东西,早就有人做了。”

“啊?”凌奕奕错愕,“已经有这种技术了吗?”

“山城交通大学的易教授,他是断裂力学领域的高人,应该也是沙改土技术的世界第一人。”宋河搬过椅子坐下来,“他研究了沙粒和土壤的力学区别,认为土壤颗粒之间有一种万向结合约束力,你可以理解为一种黏稠感,但具体理论很复杂,我不是物理专家,就不给你讲了。”

凌奕奕也搬来椅子坐下,认真听老师讲。

“沙漠为什么难活植物?是降水量低吗?不是,很多降水低的地方照样能种庄稼,譬如河套平原,雨水很少,但庄稼很多。”

“沙漠难活植物的原因是不储水,一场雨泼下来,顺着沙子转眼就流下去了。所以只要让沙地能储水,生长植物就变得有可能。沙子储水的关键就是万向结合约束力。”

“易教授由此入手,做了一种植物纤维素黏合剂,那种东西掺进沙子之后,会在有水时变成稀泥一样的流变态,干燥后变成固体,成功把沙子转化为类似土壤的状态,能储存一定的水分。”

“最关键的是,这东西成本够低!传统的草方格治沙,每隔四五年会被重新风蚀腐烂掉,得重复投入成本。而易教授做的沙子黏合剂,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改造一次种上植物,植物落叶会补充到土壤里,越来越厚。”

凌奕奕吃惊,“这技术到沙漠里试验过了吗?”

“岂止试验过,都进入推广阶段了!”

“啊?”

“新疆一带的沙漠,有沙变土试验田,面积现在应该有十万亩以上,成功种植出狼尾草、高粱、萝卜和一些小青菜,当地牧场会收购狼尾草做饲料喂羊,是脱贫工作的一个重点模式。我在那附近做过保密项目,吃过当地产的圣女果,就是沙变土试验田产出来的,口感相当好,不输东部省份种植的圣女果。”

“川省若尔盖和蒙省乌兰布也有沙变土试验田,当地降水稍多一些,有的试验田甚至五六年只浇过一次水,完全靠天降水就能出作物,成本压得非常低。”

“南海有一些黄沙小岛,海军部队驻扎在上面,也用这种沙变土田地,永兴岛的沙土田能产上千斤蔬菜,官兵们天天吃,比内陆千里迢迢运过去的菜新鲜得多。”

凌奕奕听傻眼了,“已经到这种规模了?”

“傻孩子,落后时代啦!”宋河笑道,“易教授团队的目标是,把我国1%的沙地改造成可耕地,也就是2600万亩,这个目标其实定低了。”

“定低了?”凌奕奕震惊地眨眨眼。

“放眼世界嘛!纳米布沙漠五万平方公里,阿塔卡马沙漠十八万平方公里,澳洲沙漠一百七十六万平方公里,鲁卜哈利沙漠六十万平方公里……”宋河如数家珍地盘点。

“这些沙漠假如改出1%的耕地,能多养活多少人类?改出10%的耕地,又能多养活多少人类?”

“如果我们派一些农业公司出海到全世界大肆圈地,把一些没用的沙漠用白菜价租借个99年,再改造成农场,经济价值会有多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会有多大?我们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又会增加多少?”

凌奕奕彻底傻眼了,这种技术展望无疑突破了她的世界观!

短暂的呆滞之后,她又变得沮丧,这么牛逼的技术,可惜已经被人抢先做出来了!

别人都推广很多年了,她这还只是培养瓶里的一个小雏形,完全没竞争力!

“不要沮丧,你以为凌菌生不逢时吗?大错特错,我给你指两条路!”宋河话锋一转,竖起两根手指。

凌奕奕一愣,连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洗耳恭听。

“易教授做的黏合剂,用的是工业手段,成本虽然已经压得很低,但依然有下降空间。”

“你的第一条路,就是继续改造凌菌,让它分泌合格的沙子黏合剂成分,把产出稳定下来。譬如易教授的方案改造一亩沙漠需要3000块钱,你要是能用凌菌把改造成本下压到2500块,市场就全是你的!”

“500块的差价,推广到几千万亩沙漠里,就是一家上市公司!推广到全世界几亿亩沙漠里,就是一家人类历史上留名的科技巨头!”

凌奕奕屏住呼吸,脸色发白,老师画的饼过于巨大了,以至于她被想象中的大病压得喘不过气。

“第二条路,其实更简单。”宋河话锋一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