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散财(1 / 2)

加入书签

刘海霞来娘家本来是想寻求杨桂芬的安慰,结果不但没安慰她,用以前的旧事戳她肺管子,还把她赶出去。

  要不是所剩不多的自尊心不允许她在大街上痛哭。

  刘海霞真想放开嗓子痛苦的嚎哭。

  她做哪些事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好,哪知道会弄巧成拙。

  她又不是故意的。

  宋红军怪她,父母哥嫂和侄子全都怪她。

  刘海霞心里无比委屈。

  走到家具店,老远就看到隔壁小卖铺的离婚老板娘来店里,不知跟宋红军说了什么,宋红军不住的点头。

  两人的距离近到让刘海霞皱眉。

  宋红军从来就不是有责任心和专一的人,刚结婚那几年混的还不错,手里有钱,没少在外面找女人。

  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正因为如此,她才想把钱握在自己手里。

  宋红军看在她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份上,而且她不是会拿家里的钱补贴娘家的人,就把存折都交给她。

  想到这里,刘海霞的眼神暗了暗。

  思来想去,都怪宋红军在外面乱搞。

  他别有那些花花肠子,她又怎么会把钱都握在自己手里,没有钱她就不会挡了他发财的路。

  委屈愤怒的刘海霞越看两人越生气。

  “你们在说什么?这么高兴?”刘海霞走到店里皮笑肉不笑的问两人。

  施蓉说道:“宋哥上次说想买块地盖仓库,正好我亲戚家有块地要卖。”

  施蓉指着河对面说:“就那儿,大概三百个平方,八百七一平,刚好在公路边,以后那边发展起来还可以做铺面。”

  刘海霞见施蓉落落大方,倒也不像和宋红军有一腿的样子,暗暗松了口气。

  “那么偏僻还有八百七,也太贵了。”

  施蓉笑了笑说:“这块地皮不是我的,我只是传个话,价格就是这个价格,要不要买你们自己商量。那你们忙,我走了。”

  宋红军板着脸,没看刘海霞一眼,也没跟她掰扯刚才的事。

  当她不存在,拿起一本武侠小说坐在门口看了起来。

  家具是从省城进的货,比自己做赚的更多,销售后送货安装就好,时间也充裕。

  本来他可以把店交给刘海霞,再请个工人,他去找点其他赚钱的事儿做做。

  奈何刘海霞是个懒婆娘,说话不过大脑很容易得罪人,做生意也不行。

  人家夸她几句就找不到北,经常做亏本生意。

  这个店就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他不管,两个儿子得饿死。

  见他如此,刘海霞就是一阵气闷。

  梦里的乔伟也是这么对她的,仿佛她是什么毒物,多看她一眼,多跟她说句话就能中毒。

  刘海霞想到杨桂芬跟她说的话,忍了忍说:“那块地皮,你想买就买吧,我不干涉。”

  宋红军抬头,用嘲讽的眼神看着她:“买?用什么买,你有钱还是你能借到钱?”

  刘海霞被他的话堵住,张了张嘴又闭上。

  她能借的无非是娘家,哥嫂恨她,爸妈又嫌弃她。

  之前借的钱到现在还有大半都没还,谁还会借给她。

  过了会儿开口道:“你大伯家不是挺有钱的嘛,还有你们村的人,哪家没钱,跟他们借点啊。”

  她是想说跟乔伟借,话到嘴边又咽了下来。

  “没钱就少废话。”宋红军不屑的收回目光。

  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年轻时被刘海霞的娇俏的容貌诱惑。

  当时他若是能控制住别碰刘海霞,而是娶另一位对他示好的姑娘,那绝不会把日子过成现在这个样子。

  刘海霞被他的眼神刺激,怒道:“你没钱还跟人问地皮,我看你就是心思不纯。”

  宋红军完全把她当神经病,理都不稀罕理她。

  ......

  从镇上到村里的水泥路面宽敞平坦干净。

  进了村也干干净净,不再像以前一样,下脚前得看看,免得一不小心就踩到屎。

  远处的茶山层层叠叠,绿意盎然,春光无限好。

  村民们在山间地头辛勤劳作。

  村里实行合作社的方式,土地都做了规划。

  哪片地种桑树、葡萄,哪座山种枇杷、甜橙、芒果,都是请农科站的专家亲自来指导,科学种植。

  青山村山地多,无法实现大型机械化种植,种粮食永远脱不了贫,只能种其他经济作物。

  进入新世纪,经济高速发展,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

  具体体现在吃穿住上。

  品质好的水果不存在销售难的问题。

  丝绸制品,以及不打农药的绿茶和白茶,远销海内外。

  不但家家都盖起了漂亮的楼房,一些人家还办起了农家乐。

  收入高,年轻人都不愿意出去打工。

  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钱包鼓了,村民的戾气少了,小吵小闹在所难免,再也见不到为了争秧田水而打得头破血流的惨况。

  也不会因为丢失一只鸡,在村里破口大骂几天。

  “真漂亮啊!我们多住一段时间吧。”

  “想住多久都行,孩子们比我们还忙,咱们也不用急着回去。”

  大丫住校,忙的时候周末不会回家来,朝朝几个月才回家一次。

  他跟韩小雅年纪轻轻就感受了一把留守老人的心酸。

  乔伟笑着补充:“不过,你得做好破财的心理准备。”

  青山村无疑是成功的,周边的村子纷纷向青山村取经。

  奈何因为没有像乔伟这样的财神爷慷慨解囊。

  没有钱不好办事,只能靠村民自己想办法。

  经济压力大的村民不想浪费时间,纷纷来青山村打工。

  村支书和村主任有心办实事也无能为力。

  终究还是无法复制青山村的成功。

  这次他回来,估计会有人来找他要资助。

  钱再多,依然是一日三餐。

  哪怕再活一次,账上有很多很多的钱,乔伟也不是个花天酒地,生活奢靡的人。

  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从不乱用。

  能帮家乡父老乡亲脱贫,也是做好事。

  韩小雅和他默契十足,闻言莞尔:“钱赚来不就是用的嘛,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我又怎么会反对,你自己看着办就好。”

  一栋栋精致的小别墅,为青山村又添了一抹亮色。

  除了已经卖给别人的乔二叔和乔三叔家的楼房,村里后建的楼房都是城建局设计,不论盖了几层,都是统一的建筑风格。

  乔伟找到自己的房子。

  车可以直接停在别墅前的空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