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1 / 1)

加入书签

回国后,梅叶才有空关注网上的议论,不过她也在意。这些人屁股就是歪的,你哪能指望他们说出什么好话。他们霸占了领奖台多年,要被虎口夺食,还不准人家叭叭啦?没见未来等他们自家一波波蹦出四周跳女超人的时候反要大肆宣传,说来说去还是立场问题。

反正他们也就在外网黑一黑,那些网站在国内被墙拦下,也蹦跶不到自己眼前,别主动去搭理他们,梅叶的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拿下一枚金牌,是中国花滑女单历史的突破,也算是英雄人物了,最近队里给资源都手松得很,想升组、约冰场等,诸多事宜可能自己还没想到就有人帮忙安排好了。

这天,姚英闲去食堂打劫了一堆水果,招呼梅叶:“走吧,去看望我们的大功臣。”

这个功臣可不是梅叶,而是杨楠楠,前几天的世锦赛她在果然上了后外点冰四周跳(4t),虽然摔了,但凭借四周的基础分和优秀的艺术表现,最终获得第九名,成功为中国队来年的冬奥会拿下了两个名额,被称为功臣绝对不为过。但她由于过度训练,赛前就出现了应力性骨折,轻微骨裂说来并不严重,但肯定影响比赛,她坚持打了封闭针上场,四周跳预料之中再次跌倒,造成二次伤害,必须修养两个月以上,康复后伤势还可能会反复。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是由于肌肉过度使用疲劳,不能吸收碰撞造成的震动,而造成的骨骼损伤。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分明就是训练量过大,明明是个爱哭的姑娘,却能狠下心,柔弱的外表下内心如此坚韧,不得不令人佩服。

她此次拿下两个参赛名额,梅叶就是收益人之一,对她自己却不见得有好处。虽然这个赛季已经结束了,但运动员长时间的修养对竞技状态有很大影响,且下个赛季就是奥运赛季,每个人都在抓紧时间备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是她努力拿到的名额,却不见得自己能够参加。

两个教练在病房外不知道嘀嘀咕咕商量些什么,渐渐走远了。两位选手在病房里面面相觑,尴尬的气氛逐渐蔓延。

杨楠楠嫣然一笑:“坐吧。”

梅叶放下水果袋,找了个凳子,对着垃圾桶开始削苹果,病房里只剩下嚓嚓的削皮声。

杨楠楠忽然没头没脑地说:“梅叶,我原来想,要是你不升组就好了。”

两人对视一眼,杨楠楠继续:“你如果不升组,我就不用这么累。即使只有一个名额,也肯定是我的。是不是很卑鄙?但是你现在不过十五,下一个奥运会刚好二十,你是我见过身体最健康的选手,男单都比不过,运动生涯肯定很长,还可以等,我却没时间了。你太讨厌了,非要跟我争,逼得我开始练四周。”

“我真羡慕,我嫉妒啊,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完成四周跳?天赋型选手真招人恨啊。”

“现在好了,你们去参赛,我乖乖退役,哈?”

梅叶不答,她再懂不过了,曾经,近三十的年龄,非要尝试四周跳,对那些年轻选手心里有着无穷的嫉妒,对自己的无能有着无尽的怒火。

她试图把削好的苹果递给病床上的人,只得到摇头的回应,只好放下苹果和水果刀。她努力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好好养病,你还没到退役的地步,等你恢复了,还是最优秀的选手之一。”

杨楠楠几乎刻薄起来:“最优秀?说什么呢?连大赛第二个名额都争不到。而你,你可是女单四周跳第一人,年轻的世界冠军。你总要上来的,不是吗,我总该退让的。”

梅叶轻轻扣住杨楠楠的手腕,直视她的眼睛:“我知道的,你很努力了。”

“努力,努力又有什么用呢?这可是天赋的游戏。四周跳啊,我以为可以练,教练也期待我成功,结果呢?一直在摔,用尽全力才能足周,还受伤,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这种连阿克塞尔三周半都不会的人应该连你们的对手都够不上吧。”

梅叶把激动的杨楠楠按住,沉默了一会儿,开口“对不起……辛苦了……”

杨楠楠梗咽:“可我还想继续滑,还想练习四周跳,不想被超过。我本来,不想变得这么讨厌的……”

梅叶的手微微用力,轻声诱哄着:“嗯——,我明白的。那就,再试一次好吗,我们一起。”

杨楠楠觉得自己应该生气的,她懂什么呢,这种天赋型选手怎么能明白自己这些笨选手的辛苦呢,只不过是说些无用的安慰话语而已。可对面清澈的眼眸中透出无尽的理解与包容,像被一泓温泉包裹,雾气缭绕,怎么办,鼻子好酸啊。

啊,对面的人明明还小,却一副成熟的样子,既有天赋,又努力,而自己,只会对小孩子发脾气。真的太烦了。

梅叶又把苹果拿起,表面都氧化了,只能再削一层自己吃掉了。

“喂,我以为你是削给我的!”病人抗议。

“啊,不好意思,我再削一个。”

杨楠楠的伤病牵动了粉丝的心,但也没人把这个怪到梅叶头上去,那未免扯得有点远了。可国外讨论的声势居然比国内还要大,俄国花滑主席瓦列里再次跳出来,以杨楠楠的伤为例,指出四周跳对女单选手的消耗和伤害,舆论渐渐偏向他。

3月18日,瓦列里向国际滑联提交报告,要求降低女单四周跳分值,或者干脆禁止,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历来男单和女单的打分标准都是一样的,从来没有区别对待的先例。

由微博大v小花花花花带头,国内一批冰迷为梅叶出头,翻墙发现外面铺天盖地对梅叶的批评,不禁有人拿国乒类比:由于中国队过于魔王,国际乒联不惜修改比赛规则针对中国队。

他们想着,花滑这是起来了啊,所以让人起了危机感,可这才一两次四周跳至于这么紧张吗。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这勾手四周跳(4lz)是四周跳中最难的,那不是意味这其他四周也肉眼可见可被攻克吗,梅叶已经是女单独一档的难度了。

不行,自家的孩子自己护着,不能随便让人欺负了。上来就对瓦列里进行一阵搜查,好哇,原来是个常年搞黑幕的裁判,看我们不搞死你,投诉信雪花一般地降落到了国际滑联的办公桌。

众多网友气势汹汹跟国外网友进行了一番对喷,声势渐高,终于,isu来拉架了,表示不会轻易修改四周跳分值。但是,跳跃加分规则需要修改,为了保持节目的观赏性,短节目后半场只能最后一个跳跃加分,自由滑则只有后三个跳跃加分。好嘛,梅叶上次生生把所有跳跃都放到后半场,也惹了不少注意。同时,裁判打分方式修改,以后打分不再匿名,所有数据公开透明。

好吧,各打五十大板,不知道为什么国际滑联把中国中庸处理法学得这么透,众姐姐粉嘤嘤哭泣,表示没能保护好妹妹,但是妹妹这么优秀,这点跳跃加分还是阻挡不了她,妹妹冲啊!

姚英闲自觉看了一场大戏,调笑一番,后正色道:“你现在就像走钢丝的人。”

“国内的冰迷对你期待很高,队里也很看中你。”

“只要一次失败,你要承受的压力,可以想象,随时可能跌到谷底,再也爬不起来。”

“这个月你身高长了不少吧?”

“四周跳已经开始存周了吧?”

“跳跃成功率也下降了。”

“谁都不知道发育期过后你能恢复到什么水平。”

梅叶心里也有些忐忑,世青赛的时候她的身高才158cm,才过半个多月,就已经162cm了,按她的回忆,她会一直长到170+,过高的身高,对于女单无疑是极大的负担,这段时间,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所以,我们外训吧。”姚英闲总结到。

梅叶:???

他解释:“也是搭上了刚申奥成功的顺风车,冰协出面搭线签了几个国外一流教练,虽然只是名誉教练,他们都有自己的俱乐部,可不会轻易挪窝。不过我们过去训练还是可以的。我呢,去学一下他们执教的方法,你呢,就好好度过你的发育期,躲一躲国内的风浪。”

也对,要在9年后办冬奥会,现役的选手大多不能能坚持到那个时候,肯定要抓紧培养教练,才能整体提高冰雪项目的水平。

紧急召集王嘉树,几人讨论过后,拍板决定去加拿大的枫叶俱乐部外训,加拿大纬度高,占据地理优势,冰雪项目的群众基础好,教练水平也高,那边气氛也好,非常适合几人进修。

梅叶有几分惆怅,枫叶俱乐部,亚德里恩教练,正是自己前世的教练,他当时年纪已大,也退居二线,只做顾问,在师兄的牵线之下,自己才能认识他,他当时也对教网红颇感兴趣,但自己毕竟不是职业选手,他并没有太过认真,这回,自己可要掏空他的老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