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殉国1(1 / 2)

加入书签

将记忆给了莫离后,她不出所料地哭了,纤弱的灵魂魂颤颤巍巍,像是快要哭散了。

不悔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也并不担心莫离会消散。

在这个世界里,不悔淡定享受着闻柏松所有的宠爱,旁人都觉他太过夸张,让她劝着些,她却从不会对闻柏松说,你对我太好,以后不要这么做。

她就是要闻柏松的宠爱,要他爱她至深,要他为她做什么都亲力亲为。

唯有这样,才足够填补莫离的缺憾。

不悔做这样的生意,本就是想要所有来到这里的有缘人,得到一份令她们转生无悔的记忆,消除了这种执念,她们的灵魂会真正得到新生。

临别之际,莫离突然回头看向不悔,问道,“我下辈子,还能再遇见他吗”

不悔淡淡道,“你该走了。”

她轻轻挥袖,莫离就离开了这个地方,虚空中的楼阁恢复了沉寂。

不悔坐回桌后,默默等待着下一位客人。

霍芝是玄朝庆宣帝的七皇女,封号安宁公主。

她母亲乃世家侯府王氏嫡女,入宫得封贵妃,貌美,年少,颇得庆宣帝爱重,后诞下霍芝,出生即得封号,母女俩很是得宠了一段时间。

可惜好景不长,庆宣帝很快就迷上了更年轻貌美的女人,王贵妃为之心伤,又体弱,缠绵病榻许久,在霍芝五岁那年撒手人寰。

庆宣帝此时已年过不惑,儿女成群,几年间又添了几个小皇子,不过霍芝仍然是他最小的女儿,母族又得力,因此,她并没有完全被忽视,而是在诸多宫人的呵护下长大。

最盼望的事,就是舅舅入宫为她带来新鲜的小玩意儿。

庆宣帝的七个女儿中,霍芝容颜最盛,幼时便可窥见将来的绝色,待长大后,已然若神女再世。

也因此,即使母亲早逝,霍芝依然能分得父亲的几分疼爱,庆宣帝甚至在醉后说出“我儿芝芝,谪仙神将堪配”。

安宁公主绝色之名由此名扬天下,民间都知道这位公主貌比仙姬,深受皇帝宠爱。

庆宣帝丝毫不觉得这样的名声于公主可能有碍,也不追究这话是怎么传出去的,反而颇觉风雅,以此为豪。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说说庆宣帝此人,完全是个实打实的昏君。

他并不苛政,也不重刑。

只是喜欢名风雅实奢侈的享受,还是何不食肉糜的典范,百姓会饿肚子这种事听都没听过。

他不喜欢听会败兴的政事,下面人便都捡好听的说,玄朝各地任何灾祸他也都不管,全凭官员们去治理,至于钱财,不好意思,国库空虚,帝王别宫都没建好呢

有这样的君王,注定了朝堂之上多是奸邪谄媚之徒,他们把持着朝政,左右着皇帝的耳目,为庆宣帝打造出了一片歌舞升平,河清海晏。

让夜夜笙歌的帝王以为自己是再世明君,深受百姓爱戴。

实际上,百姓已经苦不堪言,活不下去,而关外的铁蹄,在步步攻陷城池,直逼京都。

霍芝也一直以为自己的父皇是个明君,玄朝国力强盛,待她成人后,父皇会为她建公主府,择一夫婿,让她无忧无虑地度过这一生。

直到鲜狄大军攻入京都,霍氏皇族四散逃亡,而庆宣帝被大臣们护送往南方而去时,霍芝才知道,玄朝早已千疮百孔,而她的父皇,无疑是个昏君。

因这番动乱,霍芝与庆宣帝等人失散,幸得侍卫严无仇相护,两人一路躲躲藏藏,吃尽了所有的苦头,才终于寻到了新建立的南玄。

却不想,鲜狄王拓跋鸿并没有给予前朝皇族喘息的机会,率大军往南而来,誓要灭玄朝霍氏,一统天下。

鲜狄大军自关外一路打进来,正是需要休生养息的时候,拓跋鸿此举,无疑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可他赌赢了。

玄朝人心溃散,百姓麻木,军队孱弱,根本不堪一击,拓跋鸿又恩威并施,善待俘虏,不伤普通百姓,沿途竟有许多人投降跪拜,甘愿尊他为皇。

这位年纪轻轻的王,统一了关外各族,于玄朝所向披靡,问鼎天下之势已经毋庸质疑。

拓跋鸿得了民心,玄朝便气数已尽,不到一年的时间,庆宣帝就再次被逼到穷途末路,而这一次,他除了亡国,已经没有第二个选择。

也就在这个时候,霍芝找了过来。

看见女儿绝色的容颜,庆宣帝从酒醉中醒来,竟想到了一个绝世妙招。

他愿写归降书,又愿把女儿献给拓跋鸿为妾,有了这样的态度,想来为了安抚天下悠悠之口,拓跋鸿定会留他一命。

当不了皇帝,他还能当新帝的老丈人。

霍芝听了庆宣帝所言,如遭雷击,她怎么都想不到父亲要卖了她求个苟活,身为一国之君,他好似个软骨头,恐怕拓跋鸿让他下跪舔靴,他也是愿意的。

自小娇养长大不谙世事的公主,这些日子看到这天下就如地狱般,她以为是因拓跋鸿,却在这一刻才终于明白,是因霍氏皇族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