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殉国3(1 / 2)

加入书签

至少,严无仇从未见过她如此固执坚定。

她认定的事,除非他能给出更好的选择,她可能会考虑一下,却也难以更改。

这样的蜕变在他看来无疑是非常疼痛的,可他对此束手无策。

西城是京都的贫民窟,鱼龙混杂,官府都不怎么管这块地方,严无仇之所以会带不悔逃到这里来,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现在拓跋鸿占了京都,他手下能用的人不多,却有个鬼才军师,不仅迅速出了政令安定了京都百姓,如今又要开始排查京都人口,祛除隐患。

这座名曰丹华的破旧寺庙,因鲜狄大军攻城而闭了庙门,如今境况安定下来,附近的百姓又开始想要求神拜佛,这些人与住持三人都很熟悉,若是有熟悉的面孔出现,难免会多打量两眼,生出祸端。

可能没等拓跋鸿的人排查到这里,不悔二人就会露了踪迹。

因此,在住持又一次请走想要上香的百姓后,严无仇决定带不悔离开这里。

这些天同吃同住的情谊,让几人都熟悉了些。

如住持他老人家,年轻时是西城的小流氓,后来得到感化,出家为僧,陆续送走了师父师兄弟,守了这小小的丹华寺好几十年,两个小沙弥是几年前他收养的弃婴。

这非是不悔和严无仇特意打听,而是住持讲经说故事时透露出来的。

对于师父的不羁过往,两个小沙弥都吮着手指崇拜望他,不明觉厉。

不悔觉得这位大师很有意思,他慈眉善目,很有得道高僧的样子,却不拘小节至极,似乎对很多事明白得很,又只付诸一笑。

住持对不悔二人的身份,应当是有些猜测的,总归是与世家权贵有关,可他从不会说出来,也不见紧张,连编理由请走香客这种事,他也不见为难,没说什么佛家人不打诳语。

不悔是有些佩服这位大师的。

两人要走,小沙弥们有些舍不得,住持却只说了两句话。

“大雨将至,莫涉浅滩。”

这两句话有些自相矛盾,更像是分开的两个意思,一是大雨将至,二是莫涉浅滩。

不悔双手合十,“多谢大师指点。”

住持颌首,“阿弥陀佛。”

第二日起来,果真下起了雨。

不悔换了一身严无仇从外偷偷弄来的衣裳,原身舍不得换掉丝帛锦衣,她却无碍,即使娇嫩肌肤被布衣刮起红痕,她也没皱一下眉头。

原身出宫时扮了男装,就算很多人都看出她是个女娇娥,可没了华衣锦饰,到底是削弱了几分美貌,没引起什么觊觎。

不悔扮起男儿郎却是很像那么回事,所有女性特征都被她掩藏起来,连皮肤都涂成小麦色,遇水不化,看上去就是个五官过于清秀的少年。

严无仇本来不知她要那些药材做什么,直到不悔将熬制好的汤汁往手上涂试,方才恍然大悟。

他欲言又止,想问公主何时有了这样的本事,可出于某种直觉,他到底没有问出来。

准备妥当后,两人便向住持告辞,趁天光未醒,朝着城门而去。

不悔其实并不觉得,拓跋鸿那些人会在乎霍氏皇族的一个公主。

如上一世,原身惊惧异常,放不下公主尊荣又受不了苦,行为举止都不寻常,严无仇还是顺利带她出了京都,没有遭遇任何追捕。

拓跋鸿虽然拿下了这座千年古都,但这里庞大的世家脉络和各方豪族,都足够他头疼好一阵子。

他若是想当烧杀抢掠一把就走的兵匪也就算了,可他的野心是问鼎天下,便需要在处理这些事情上好好斟酌,不能乱来。

如今庆宣帝和玄朝重臣都跑了,留下来的都是弃子,即使有人告诉拓跋鸿,安宁公主霍芝没有随爹跑路,恐怕他也不会多感兴趣。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严无仇的谨慎不对。

这些天来,他为了打听到有用的消息,处处小心,却也只能从一些旁枝末节中知晓,庆宣帝是往南而去,目标是南地最富庶的城市,宣都。

不悔知道他会怎么做,他要出京都,穿东境,过顺天河,翻越南祁天堑,将她带到宣都城。

两人势单力薄,与庆宣帝那支庞大的队伍不同,除了绕路只能绕路,否则,也不会走了近一年才到目的地。

不悔会去宣都,不过不是现在。

她转头看了严无仇一眼,心中默默说了声抱歉。

严无仇感官敏锐,立即看向她,“小阿弟,可是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