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脸天下无敌(1 / 2)

加入书签

第二日,宋子修心情还算不错,果真带着姜小白去辩机阁。

辩机阁坐落在大盛市中心,一座古老朴素的阁楼,据说当年请墨者修建的,辩机阁的牌匾还是天子御赐,内敛又大气。知道今日辩机阁开门,百姓们都聚在门前围观,不一会儿,一顶四人大轿抬到辩机阁门口,轿子罩着一层纱幔,轿内只有若隐若现的深紫色身影。

众人知道这大概就是辩机阁主。

轿内的阁主出声:“多谢诸位给辩机阁捧场,来者是客,本应请大家入辩机阁一叙,但不出辩机所料,今日来客众多,辩机阁又小,唯恐委屈诸位。辩机左思右想,又经过天子旨意,这才将辩机阁改为帝王台,还请诸位移驾帝王台。”

辩机声音娇媚,又有些孱弱,一出声就知道是女子。

应该这样说,每代辩机阁主都是女子,都叫辩机。

帝王台一出,百姓哗然,帝王台是天子在民间的后花园,出宫散心之处,地基之大占方圆几百里。

处处花开,景致宜人。

众人都没料到,今年天子会如此给辩机阁面子,连帝王台都借。

只有姜小白感慨,盛哀帝还在垂死挣扎,想借辩机阁网罗人才,拯救濒危的王朝。

可是没用的,就算真出人才也会投到他国的公子门下,哪里还会跟着盛哀帝,即便真有人投靠盛哀帝,时局也定,几只蚂蚁撼动不了大树。

帝王台离天子的王宫更近,全城百姓爱瞧热闹,都往帝王台凑。

夏日绿树成荫,繁花盛开,有蝴蝶独飞,蜻蜓戏水。帝王台建筑精致高大,有王宫的森严之感,又有楼台水榭庭院百顷。

众人是不能入帝王台内部的,只能在外面的大庭院相聚,庭院大得像广场,很是宽阔,容纳上千人都不是问题。广场中有一座高台,四周插着大盛的旗子。

场上除了人,还有马车轿子,一看就是有权有势的。

此处是辩机阁的主场,辩机自然是最受瞩目的,她的轿子上了高台,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她吸去,一个侍人将轿子的幔帘拉开。众人看到辩机慵懒的躺在榻上,一只手撑着脑袋,深紫色长裙将她的腰身勾勒得很细,双胸丰满,眼很圆又莫名妩媚,就像一只懒猫,说实话,她长得并不如何绝色,却有一种勾人的气质。

每代辩机都各有特色,这位的气质尤其出众。

一见到美人百姓就纷纷哗然,场面闹轰轰的。

辩机轻轻一笑,从榻上坐起,慵懒的抬抬手:“诸位少安毋躁,此次的辩题乃天子所出,名为帝学。

诸位觉得天下哪门学说配得上一个帝字就可上台说出你的想法,说完后,有不同观点的也可上台一述,谁说的最在理,谁就可以继续站在台上接受其他人的论战。

诸位交谈的时间只有半日,最终站在台上的人就是赢家,他支持的学说就是帝学,天子口喻,胜出者他还会御赐一件宝物!”辩机顿了顿,又笑着说,“为了给大家再添个彩头,我辩机阁承诺会给胜者黄金百两,祝诸位好运!”

说完,辩机就被人抬了下去。

宝物!黄金!还有万金难求的盛名!

底下的百姓更加兴奋,稍微有些底子的都想上台试试,万一运气好真以一抵百,脱颖而出,名扬天下,财名双收呢。

参与一下,也掉不了几两肉,还能出出风头。

很快,一个干瘦的中年人走到台上:“诸位!郑某不才,读书几十载,最尊崇的就是儒学,儒学经典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若以儒学的仁义治天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天下诸人都有仁义之风,行仁义之事,兵戈则不起,天下则大定。”中年男人望了眼底下,见没人反驳他,他继续道,“由此,郑某认为儒学乃帝学!”

干瘦男人话音刚落,一个腿很长的女人走上去,三十来岁,长得很普通绾着妇人发髻,手里却握着根不普通的长鞭,气势凛然:“郑先生认为儒学乃帝学,本夫人却不然。本夫人觉得墨学才算帝学!”

郑先生早料到会有人跳脚,他儒雅的伸手:“还请夫人指教。”将君子风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指教不敢,墨者门人众多,散布各地,造兵器,阻战争,为人侠义。凡是用得着墨者之地,从不推辞,以凡人之身挡诸多灾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本夫人觉得墨学当得起帝之一字。我虽非墨者,却也敬佩那些拥有侠义之心的人。”

郑先生从容不迫地笑了:“墨者的确有侠义心肠,他们救人可,救一人可,救十人可,救百人也可。可惜,世人有千千万,他们的学说却救不了千千万的人。”

“为何?他们的理念是天下大同,光是这点就超过诸多学说。”

姜小白摇了摇头,眼里都是玩味,天真!有人的地方就有算计,还大同呢。

郑先生:“敢问夫人,琼国是如何灭的?”

夫人想了想脸色逐渐难看:“十几年前墨门钜子造出神器,引得天下纷争,琼国灭。”

郑先生不说话,望着夫人。

这件事天下人都知道,但事情过去多年,很少有人提起,夫人不甘心地走下台。

这些年,墨学越发衰落跟此事也有关系,可以说,这件事使墨者声望一落千丈,就因为有墨者在琼国造出武器,于是使琼国引来灾祸从而被灭国,从那以后,再也没墨者造武器。

虽说,造武器的人的初衷是救世,最终导致的结果却与灭世无异。

从此,墨者分为两派,一派为游侠只行侠义事,一派守着墨家理念闭不出世。

当时的琼国临近燕、丰二国,琼国一灭,燕国就将其吞并。

夫人走后,又上来十来个人,有支持阴阳学的,有支持农学的,还有几个支持道家,最后都被郑先生给说下台。

喜欢儒家的百姓很多,虽然郑先生说的并不算多好,但儒学支持者众多,所以反驳他的人并不多。

可惜稍微有野心想称霸的诸侯都不会用,因为儒学并不如何霸道,行事中庸,适合盛世而非诸侯倾轧的乱世。

郑先生最聪明的地方就是第一个上台,上台后又选了最受百姓拥戴的儒学。

姜小白扯了扯宋子修的衣袖,笑容灿烂:“大哥哥,那位郑先生如此厉害,你不如上去和他比试一二?“

宋子修看了眼郑先生,有些嫌弃:“口舌之争罢了,没兴趣。”

姜小白笑了笑:“莫非大哥哥也支持儒学,所以才这般说。”

宋子修只盯着她笑了笑,没回答。

这时,一个白衣男子走上去,宋子修与姜小白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

白衣男子二十来岁的年龄,长得格外俊美,穿着白衣一般都会带几分仙气,他则显得越发风流,一举手一投足都像个纨绔,尤其是那双朝着台下放电的桃花眼。

手里拿了把折扇,扇面撑开既不是鸟兽虫鱼也不是山水字画,而是一颗梨,胖乎乎的黄梨。

众人一看,这俊美的纨绔还挺接地气。

郑先生和他一比,越发像块晒狠了的老腊肉。

郑先生问:“不知这位郎君支持哪种学说?”

白衣郎君把玩着扇柄:“法。”

只一个字,郑先生就哑口无言,法家太过霸道。

这年头的人都有个信仰,比如有国君以儒家思想治国,那他的臣子基本上都重儒,有国君以道家思想治国,那臣子们就重道,这两种治国思想是当今最受追捧的学说。

只不过,近十年另一种治国论崛起有追上二者的趋势,那便是从燕国传出的法家!

燕国的军队一年比一年强,法家盛名也传遍诸国,如今时人谈到治国论都免不了提起法家。随着燕国的强大,法家被更多人尊崇,排斥法家的也不在少数,燕国的强大虽出名但更出名的是严厉的酷刑,法不容情。

燕法刚推出时,天下哗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