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五十年代小奋斗(28)(2 / 2)

加入书签

那就剩最后一年了,也就不怕了,不还是有她么。

这样一想,心情好多了。

时间匆匆,很快就又是一年除夕。

宋爹、宋母今年没买啥年货,队里把猪杀了,每家分了两斤肉,就包了顿饺子。

不过也没人不满,还有不少人家挨饿呢,外头都有饿死的了,她们不能太不知足。

过年这段时间,村里还来了好几波“流民”,都是在关外活不下去了,来闯关东的。

还有两家就在宋家大队就地生根了。

由这些人嘴里,村民知道了更多外头的事儿。

一比较,才知道村里生活的幸福。

村民的幸福感直接提起来了。

也没那么多抱怨了。

都在讨论明年怎么过,怎么多弄点吃食。

可是老人们却有些忧愁,那就是今年冬天雪下的少,没存住多少,这太反常了。

宋红米心下可惜,她那个雪化水计划看来是泡汤了。

而且她也知道瑞雪兆丰年,不下大雪,就冻不死地里的虫卵,明年可能闹虫灾。

别的还好说,宋红米怕蝗虫。

可现在也买不到杀虫剂,怎么杀虫卵她也不懂。

不过她知道蝗虫可食,小鸡、鸭子都是吃蝗虫高手。

今年并没有带来新面貌,家家都过着苦日子。

好不容易熬过青黄不接那段时间,野菜出来了,人们也松了口气。

不过因为干旱的关系,野菜没有往年茂盛。

而且刚出来就有人挖,还是深挖,挖根那种。

长出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被挖的。

所以就导致了山脚、土坝子都秃了。

人们不得不往山里去。

好在众人结伴,倒也算安全。

春耕的时候,宋家大队和后湖大队因为水源的事还闹了场。

好在两个大队的大队长都很靠谱,在队上也算有威望,把事情压下去了,大伙商量着把水分了。

春耕结束,人们都没顾得上休息,宋大伯组织村民进了两次大西山。

不是为了打猎,他们村也没打猎的好手,是进山里采蘑菇、挖野菜、挖草根的。

山里生态好,即使缺水,草木还是很茂盛。

宋红米也吃到了各种滋味难言的草根。

听说还有人扒树皮,谢天谢地,她家还没到那份上。

好在她空间里吃的不少,随时给自己开小灶,还时不时借着柳宵的名头给宋二哥和宋小弟塞点吃的。

不是她狠心不管别人,是没法说。

之前她就管宋小弟的,这家伙也精怪,只要有吃的,嘴巴很紧,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讲。

可是自从宋二哥知道柳宵是个“大款”,宋红米觉得有借口了,也算上他一份。

春天冰雪融化的时候,宋红米拉着柳宵研究过虫卵。

可是尴尬的是她们都不认识蝗虫虫卵。

问了不少老人,也说不清楚。

但是虫卵多了,那些老人们还是看出来了。

所以夏天闹了回小型的蝗虫灾,人们也没觉得惊讶。

这波蝗虫数量不多,在糟蹋了一些庄稼之后就被扑灭了。

很多蝗虫都成了村民的口中粮。

之后这时间就到了七月,又是一年中考的日子。

宋家对于这次中考很是重视。

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要参加考试。

一大早,全家就醒了,给熬的地瓜块米粥和煮鸡蛋。

这伙食正经不赖。

宋爹宋母还有宋大哥她们只说了好好考试,并没有多说其他。

可能怕她们太紧张吧。

宋红米心态很好,上辈子都练出来了。

柳宵更是经过大场面,心态保持的很好。

而且两人有底气,她们俩成绩在学校属于遥遥领先,绝对的第一梯队,就是横向比较,也很有优势。

而且考试还在她们学校,并不用去其他的地方。

只不过监考老师是别的学校的。

比较而言,宋二哥情况差些,他虽然考过两次,考场经验丰富,心里却是最紧张的。

在去学校的路上,柳宵哥拉着宋二哥说了一阵子话,他的情况缓解了一些。

宋红米也就没在费口舌,她认为考试还是要紧张一些的,太过放松并不见得是好事。

这次两个初二班级,一共只有四十多人参加中考。

这些人都是老师眼里有可能考上中专、高中的学生。

即使成绩差点的,也是不想放弃,明年还准备复课的。

这四十多人要分散在六个考场里。

加上有监考老师,想要作弊就太难了。

还得靠自己。

所以她和柳宵哥也帮不上宋二哥什么忙。

好在经过这一年的复习,由她们俩带着,宋二哥偏科的两门补上不少,现在的成绩在年纪二十名左右,正常发挥,高中不难,老师甚至想让他冲刺一下中专呢。

三人脚步不慢,都是走惯了的。

终于到了学校门口,宋红米突然深呼吸一口,和柳宵哥对视一眼,抿嘴笑笑,轻轻的说了句,“好运。”

是对柳宵哥,也是对宋二哥,更是对她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