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宜昌大撤退(1 / 2)
第163章 宜昌大撤退
10月中旬,武汉会战的帷幕逐渐降下。
日军突袭广州,又不负吹灰之力夺了武汉三镇,中方军队大规模后撤,国民政府迁都至重庆,长江的江面上,遍布着密密麻麻的轮船,大小船只塞满了江面。
南京之战之后,国民政府的大部机构,迁移到了武汉,与之同时西迁的还有彼时中国薄弱的工业。
此时的长江上是,蔚为壮观,这条天然的水上航道,正在进行着一件战略大撤退,后世将它称为宜昌大撤退。
也有人称之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只是相比于西方是由国家力量主导,军事机构所组织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大撤退,则是由一家民用公司,民间资本所组织的,而组织者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商人卢作孚。
在武汉保卫战期间,有人劝他将船只凿沉,用来阻断长江航道,以防止日军战舰驶入长江,但却被卢作孚主动拒绝,果然,当武汉会战失败。
一百五十多万被困于武汉周边的政府机构成员和工厂职工,数十万吨的机器,物资,支撑中国继续和日军作战的底气和本钱,被搁置在江边码头。
而仅剩下的民生公司,就是他们唯一的救星。
在武汉西面300公里处的宜昌,由于入川的道路水到下岸,超过1500吨载重量的轮渡无法近入,大量的物资堵在了宜昌,无法入川。
所以只得换乘,换乘吨位更小的轮船继续前行。在宜昌耽搁了大约有七八天,曹彬他们这批伤员,才被轮到登船,一路颠簸过后,摇摇晃晃之中曹彬醒了过来,映入眼帘的,赫然是蔚蓝的天空,担架在剧烈的颠簸着,然后他便昏昏沉沉的又睡着了。
运送曹彬去重庆船舱里边放满了担架,甲板上也挤满了人群,有几百万的人堵在宜昌,船上的每一点空隙,都弥足珍贵,容不得有半点的浪费。
拥挤不堪的船舱里,惨叫声不绝于耳,不时有士兵因为重伤感染而死。
大约七八天天过去了,时间进入到11月份,依然是国民政府的首都的重庆,位于市区,马不停蹄地赶到重庆,又重开医院的中央医院里曹彬苏醒了过来。
刚刚醒来,曹彬便诧异的发现,自己的身边人还真不少啊,只看到屋子里,横七竖八的摆满了床,上面是一个个缠着绷带就跟木乃伊的伤兵。
原来,由于刚刚搬来,医院的病房还没来得及修建,再加上武汉会战里产生的伤兵众多,曹彬他们这些伤兵就只能挤在这了。
时间渐渐地进入到十二月,天气渐寒,曹彬躺在病床上,披着棉衣,拿着报纸在手中看,报纸上并无大战的迅息,原因很简单,武汉会战之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