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姜卫国的邀请(1 / 2)
安映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宣传报道后。
市里的《嘉宁日报》和嘉宁广播电台,也报道了何玉衡见义勇为抓获吴老坏的新闻。
就差登上嘉宁市电视台了。
这也导致,大明星般的待遇,一连持续了好几天。
坏处是,从早到晚,何玉衡耳边都是嗡嗡的,十分嘈杂,听久了容易心累。
好处则是,经过官方的宣传报道和大家的口口相传,他的名字和他的辣条,传遍了安映县。
至于在安映县外,他的名字有了一定知名度。
可惜的是,由于宣传报道中没有提及辣条,而且口口相传的传播速度有限。
安映县外,知道的人还比较少。
基本上都是一些来过安映县,或者在安映县有亲戚朋友的人,才会知道。
但即便个人流量没能百分百转化为带货效益。
辣条的销量,还是急剧攀升。
1200斤、1300斤……1500斤……2000斤!
借着这股东风,辣条的日销量,达到了一吨!
销售范围,涵盖了整个安映县各乡镇、各村!
可以说,全县50多万人口,起码有一半人,成为了他的消费者!
并且,在安映县外,也有一些商店老板,在听闻辣条的火爆后,特意前来进货!
“何玉衡,恭喜呀!”
“你现在可是大英雄、大老板了!”
7月12号,周六。
姜雨嘉和吴欣桐再次一起来到了何玉衡家里。
看着忙得热火朝天的小院,二人发出半认真半开玩笑的感慨。
如今何玉衡家里,与她们一个多月前到访时,截然不同。
院子里多了两个新建不久的灶台,上面摞着高高的蒸笼,用来蒸豆筋。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简易的台子,用来将蒸好的豆筋放在上面,短暂醒发后,迅速拌上辣油。
魏永胜、魏永临、何玉刚、何玉峰四个人,忙碌不停地制作着辣条。
何玉刚与何玉峰,是何玉衡新请来的帮工。
农忙时节已经过去,何玉峰闲下来了,正愁着找不到活干,很爽快就来了。
何玉刚虽然有个小卖部,但村里的小卖部,每天营业额十分有限,他这个壮劳力,每天守着小卖部,纯属人力浪费,于是也把小卖部交给了父母看管,自己来何玉衡这里上班了。
他们四个人,负责生产。
何玉衡则负责招待那些前来批发进货的客户,称重、收钱找钱。
五个男人,忙得热火朝天。
“还好还好……”
何玉衡笑着摆摆手,把招待客户的工作交给魏永临,进到屋里,为姜雨嘉和吴欣桐倒上茶水:“二位领导今日前来,有何指教呀?”
“上次请你帮忙修改过的两篇文章,都已经发表了!”
吴欣桐笑道:“故事发表在了《江北晚报》,散文发表在了《江北文学》,我已经拿到了稿费,特意买了点水果,来向你表达感谢,顺便再请你帮我指导一下最近写的几篇文章!”
“没问题!”
何玉衡爽快答应。
“至于嘉嘉嘛……”
吴欣桐嘻嘻一笑:“她想你了,来看看你。”
“我也有正事,好吧?”
姜雨嘉笑吟吟地,从包里取出几份报纸、杂志和信封:“这是这段时间,我们收到的你的过稿信件和样刊,一共五份,稿费一共42块钱,你收好。”
“好。”
何玉衡乐呵呵地收下,问道:“迄今为止,我好像已经收到10份过稿信件了吧?”
这是姜雨嘉第三次给他过稿信件。
第一次就是登在《江北晚报》的那两个心灵鸡汤故事。
第二次是6月中旬,一共三份。
这次时间间隔差不多一个月,一共五份。
“没错,正好10份。”
姜雨嘉笑道:“5月份投出去的稿件,全都过稿了。
现在还剩下6、7月份的一共8份稿件,还没有收到消息。
话说,5月份,大半个月的时间,你写了8份稿件。
6月份,一整个月,也写了8份。
这个月,迄今为止,却只写了2份。
这创作速度,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啊!
我们领导让我转告你,希望你不要因为做生意赚钱而懈怠了写作。
要再接再厉,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稿件!”
“好好好,我接受领导的批评和建议!”
何玉衡笑道:“接下来这段时间里,我争取努努力,多写几篇文章。”
“另外还有一件事。”
姜雨嘉从自己的包里,又取出厚厚一沓稿件,异常郑重地双手呈放在了桌子上:“幸不辱命,咱们的小说,完成了!”
“太好了!”
何玉衡惊喜不已。
虽说当初他曾表示,希望姜雨嘉可以在7月份就把小说写好。
但他也很清楚,即便在他的大纲支持下,完成一部十几万字的小说创作,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即便姜雨嘉7月份无法完成,他也不会觉得太慢。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姜雨嘉的不懈努力,她还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完了这部小说!
“其实上周末就完成了。”
姜雨嘉笑道:“我把全部稿件送到我爸那里,又请他从头到尾检查修改了一遍。昨天我爸来县里开会,顺便捎了回来。你要不要现在就看一看?”
“要!当然要!”
何玉衡点点头:“今天忙完,晚上回来我就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