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形势(2 / 2)
这时,又有一人若有所思地开口道:“不过如今,长史已然离开了内府。从近日朝会上的情形来看,外府的账目查办似乎并不顺利。”
有人陷入沉思,缓缓道:“我依稀记得,前一阵子内府派人外出查账,过程似乎并不顺畅,也并不是很配合。”
又有人轻笑一声,道:毕竟外府之内,产业众多,利润不菲,除了上交外府,还需要上交户部的。如今内府与户部联手查账,想必那些原本试图阻挠的人,也会有所收敛,不敢再轻易出手阻挠了吧。”
另一人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补充道:“这么多天的时间,应该足够了,毕竟,他们绝不会希望引来御史台的注意。”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不过话说回来,近些年御史台确实有些沉寂,实在令人感到奇怪。”
有人听到这话,也忍不住附和道:“是啊,不奇怪才怪了,御史台那些大人们,就算有心想要弹劾,却也难以找到合适的靶子。管理权限的划分本就是一团乱麻,到时只怕被他们几句话就推得一干二净。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省省心,不去趟这趟浑水。”
沈卿辰闻言,眉头微皱,似是在思索着什么,突然他开口道:“钦天监那边,最近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坐在靠前位置,一直默默倾听的那人,缓缓抬起头,声音沉稳地回应道:“他们最近应该都在为各地秋收时机做准备,闭门不出已经有些时日了。但看这样子,具体的日子似乎还未能确定。”
沈卿辰微微颔首,表示赞同:“秋收之事,自然马虎不得。虽然各地都有钦天监的官员观察天象,预测时令,但真正到了关键时候,谁又能说得准呢?”
坐在另一侧靠前位置的女子闻言,也轻轻启唇,声音中带着几分清冷与嘲讽:“话虽如此,但钦天监的那位,对如今的那位可向来没有什么好脸色。”
她微微一顿,嘴角勾起一抹讥笑,“这些年,虽然不能说风调雨顺,但各地也时有喜事传来。唯独京城这地方,近些年总是乌烟瘴气,尤其是翰林院后面新进的人,呵呵,真是让人不敢恭维。”
她似是想到了什么,双眸微眯,声音渐转深沉:“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满城人的心思,大概都集中在殿下会出什么题目上了吧。”
沈卿辰静静地听着,转头望向身前不远坐的的一位学士身上,轻声问道:“崔学士,您夫人夏巡史这些年巡查各地文昌书院,想必对各地的情况颇为了解。不知她可有提及,各地的文昌书院情况是否都还算不错?”
崔华皓坐在对面,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他微微颔首,回答道:“她并未与我详述此事,但据我所知,这些年来,不少女子在文昌书院结业后,都选择了从军了。”
一旁的人闻言,不禁流露出惊讶之色:“从军了?这也难怪,还有各地的开荒事宜也需要人手。不过,好歹她们每五年都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只是,不知今年会有多少人选择退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崔华皓听后,心中忧虑,微微摇了摇头,叹息道:“但愿如此吧。”
沈卿辰淡淡一笑,仿佛在述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眼下,恐怕还有大半的朝臣尚未回过神来。然而,即便是他们恍然大悟,有些事,也早已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涉足的了。”
有人不禁好奇地追问:“究竟是何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