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四十五章 是非对错(2 / 2)
多少年过去,这双眼睛依旧没有什么变化,像它的主人一样,澄澈清明而问心无愧,依然是那幅好风仪。
不知道结交这人算不算得上是一件幸运之事,但是宋隐目前为止并没有在王宁钰身上发现那些富家子弟的通病,不是说像“吃喝嫖赌”这样显而易见又愚蠢的事,而是说并没有在潜意识里疏远那些看上去就与他们本人不同道的人。
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王宁钰并未因自己身着粗布麻衣而看轻自己,虽然宋隐也并不需要在这个方面的认可,而是仅仅在阐述客观而已。
莫说身为渡州乡试解元的宋隐,王宁钰也愿意给陈程说两句话。或许这位王公子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被自己解了围的人是谁,他只是出于自身的品行和习惯,而与是谁站在那里,是谁需要帮助,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宋隐在对面一身月白衣裳的人偏过头之后,视线依旧没有移开,只是面上的表情习惯性地消失不见了。
她依旧在审视。
说实话,宋隐还没有见识过王宁钰的才学,仅仅看如今的样子,并不了解,也就做不出评价,但是饶是因为世家出身,起点要比旁人高很多很多,但是,他毕竟已经是解元了。
即便大盈糊名科考,对于徇私舞弊之流也有严格的惩罚措施,但是,因为王宁钰出身的缘故,自小就会结识不少的文人墨客,也不乏在朝中当官的人,又碍着是书香门第,所以与判卷之人相识也是一件见怪不怪的事。
然而这严格意义上也并不是徇私舞弊,因为其中既没有“徇私”,又没有“舞弊”,只不过是这判卷人卖王家一个面子,又或者,本来王宁钰就是“德能配位”。
宋隐一边慢慢地想着这些可能性,一边还在盯着他瞧。
她能在他身上能看到那个曾经的自己的影子,只是被自己罗列出来的那几种可能性并没有成为定论,是故她无法草率地根据几面之缘,去断定一个人是否能和自己同道。
那样风险太大了,这一条路,又太难太难了。要是按照以前来看,王宁钰大概会是一个很好的同行之人,但现在却并不一样了。
但是这种像是和他共生一样的道义和所谓的正义,或许也会成为自己的,甚至会成为王宁钰的绊脚石。
所谓的道义,会被层层知其名却无法宣之于口的东西裹挟着,往后的路绝对不会像今夜这般,只是摆在明面上的,是非正义一眼便知的。它只会纠缠着行为的主体,从前是白逸,是李翊安,是已经被谋杀而死的宋有道,宁谦大将军…...往后也会是宋隐,是王宁钰,是他们,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过刚易折的道理,既然宋隐懂得,那么王宁钰就会知道的。
再回神时,人群已经四下散开来来,像是一堆人的争论已经有了一个结果。
答案自然是不言自明的,郑岐凌方才盛气凌人的时候也并没有几个人跟着他搭腔,大概是觉得这人既不出挑,又来路不明,所以心中多有顾虑。
可是已经走到了上京城,这里的人已经经过了一层又一层的筛选,也不乏看不上平民出身的举子的人,对于这件事,随口说上几句恶语,于他们而言,就像路过的时候踩上一脚似的——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