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苏州危险(加更)(1 / 2)
第三百八十二章苏州危险(加更)
1617年,十岁的朱由崧被封为德昌郡王,后来又立为福王世子。本以为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终其一生。没想到天不遂人愿。明末崇祯时,洛阳被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以后,朱常洵因体胖不能翻过城墙,被农民起义军杀死。福王妃邹氏及世子由崧却在大臣的护卫下越城而逃到淮安。
崇祯十六年秋七月(1643),朱由崧袭王位。
朱由崧和母亲邹氏好不容易逃出一死。尽管后来袭了福王的虚封,可那时天下大乱,朱由崧自然在洛阳站不住脚,只好四处流窜,生活无着。
历史中,崇祯帝自尽于煤山。这对大江南北的明朝诸臣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事已至此,原来形同陪衬的南京留都的政治作用就凸显出来。很显然,摆在留守诸臣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拥立新君,组织政权。说到血统亲近,福王,桂王,惠王成为不二人选。而由于福王在三藩中年龄最大,又加上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流串到南京附近(苏州)。比起其他两个远在广西的藩王来,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可是这一世,朱常武出现的及时,崇祯并没有上吊,这样朱由崧就一直呆在苏州,没有再去往南京应天府。
破落王孙,在权贵眼里跟乞丐没什么两样,可是放在商人眼中,却是一块大大的肥肉。
别的不说,就说凭着福王这个名头,做起生意来就可以方便不少,还可以免缴不少的税务。如此,朱由崧呆在苏州就被当成宝给供了起来,平时他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去做,吃喝玩乐便是。
商人们只需要打着他的旗号去做生意,便是大家两利之事。
可是现在,因为倭兵拿下了嘉兴,现在已经威逼到了苏州的安全,商人们是趋利的,但同时也是避害的。
眼见形势不妙,大家纷纷出手,这样一来,朱由崧就少了很多财神爷的支持,若是他再不做一些什么,这些商人都跑光了的话,他就真要成为了一个光杆王爷。
要说朱由崧不是没有想过离开苏州,去往应天府。
相比来说,那里现在更安全一些嘛。
但一想到,以他落魄王爷的身份,如果真去了应天府,就无法像在苏州这边可以做威做福,他便有些抵触。这一次请来众人,就是与他们一起商议对策。
朱由崧出面,很快就召集了苏州知府尚文清、首富郑万富、苏府将军杨平(相当于现在的警备司令)和参将袁积安。
袁积安,崇祯爱妃袁贵妃的兄长,之前不过是游击将军,相当于团长身份。
后来国丈袁祐都督被朱常武给杀了,崇祯为了安慰袁贵妃,便给袁积安提了一级,由游击将军升为了参将,相当于由团长升为了旅长。
五人就座在福王府的会客厅中,因为这一阵吃好喝好的原因,已经胖了一圈的福王朱由崧看向着众人问计道:“倭兵将至,诸位可有良策否?”
“福王殿下,尚大人,应天府那边可有消息传来?”第一个开口就是郑万富。
身为苏州首富,他并没有跟着其它商人们一起离开。千万不要以为他这是爱国的表现,实在是整个苏州城一半以上土地的地契都攥在他的手中,他是离不开,也不能离开。
说是爱财如命也好,总之离开了苏州城后,郑万富的财富至少要缩水一大半,这根本不是他能承受的了,所以但凡有一丝的希望,他就会留下来,看看还有没有机会。
“暂时还没有。其实郑家主也应该知晓,应天府前不久可是被左军给围攻过的,后来虽然说是解了围,但也是伤了元气。仅有的一些兵力也被大元帅给调走了,现在他们自保能力尚且不足呢。”尚文清是一边说一边摇着头,脸现痛苦之色。
“这个朱常武,依仗着大元帅的身份,把应天府之兵调兵,以至于嘉兴陷落,苏州危险,他要负最主要责任,我建议大家一起上奏章弹劾他。”袁积安听到这里之后,马上就开了口。
他与朱常武可是有着杀父之仇,但凡有机会,他都不介意给对方上一个眼药,好好恶心一下。
只是可惜,听了他的话后,其它人都没有什么反应,就像是没有听到这句话一般。要说也不怪大家会无视他,朱常武是什么人?
岂是一两道弹劾奏书就可以为难的了之人?
若是真这样的话,怕是他早就下了朝廷的诏狱,哪里还可能会升为大元帅?
再说了,苏州之危还指着可以通报到朱常武那里,然后由对方派兵来援,现在上弹劾他的奏折,那岂不是自断退路,这样的傻事,他们可是不会去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