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教书大业(1 / 2)

加入书签

第349章  教书大业

        与太子聊了官学的开办,送走的时候两位婶婶全程低着头。

        李玥安慰道:“皇兄不会计较的,两位婶婶放心。”

        杨婶的神色这才好了一些。

        除了科举的消息,今年还是关中大丰收的一年。

        王婶讲述着自己的见闻,李玥忧虑道:“谷子和糜子都堆积成山了?”

        “外面的传闻是这样的,也有人在传朝中已经准备收粮了。”

        “父皇这两年确实积攒了一些银钱,可往年的赋税并不是很充裕。”

        李玥打开一份卷宗,这份卷宗上记录的中原各地赋税的数目。

        这种卷宗寻常人看不到,可皇帝的左藏库就不一样了。

        前隋国力鼎盛时期的赋税都记录在案。

        将卷宗打开放在眼前一手执笔一手敲着算盘。

        小武看着老师熟练敲打算盘的模样一脸羡慕,她还没有学会怎么使用算盘。

        夜里,吃过晚饭之后,李玥还在算着赋税,土地的总量是不变的,耕地的总量也是不变的,得知两个固定量。

        李世民的贞观一朝人口虽然不如前隋。

        用前隋的田亩数量来推敲,就能算出朝中的赋税多少。

        李玥看着算出来的负数得出来一个结论,朝中要没钱了。

        除了数学上造诣,李玥在会计与盘账上也是一把好手。

        这也必须要有数学的底子。

        朝中要重新开设崇文馆的事情已经脱离了东宫,事涉科举当然不是东宫可以参与的,李承乾磨墨写着奏疏。

        张大安在一旁看着,写着的是督促抓紧官学的奏章。

        写完长长一篇奏疏,李承乾长出一口气,“这世上神奇的事情不少,从他离开了东宫,孤发现每一次与他相谈都有些许收获。”

        说完这话,李承乾看向张大安,“你以为如何?”

        张大安点头,“科举的意义重大,可抛开科举来看官学的开办更加重要,蒙学的孩子越多,对以后数十年的意义也就越大。”

        李承乾点头。

        “太子殿下,骊山令只是提及了官学,并没有提及官学开办的具体条例与章法,若是有具体的章法便更好了。”

        李承乾搁下笔皱眉思量着,“你的意思是即便写了这份奏疏,也不过是提醒父皇。”

        张大安点头,“臣是如此认为的。”

        李承乾将东宫的奏疏交给了东宫殿前的侍卫。

        侍卫拿着奏章一路小跑到了中书省,由中书省查阅之后这份东宫太子书写的奏疏也交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夏收已经开始了,面对丰收的粮食这个皇帝很是忧心。

        再看到太子的奏疏,李世民放在一旁没有多在意,今年夏天更头疼的是收粮的问题。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商议过,如此多的粮食全部放在外面很有可能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在丰收的时候官仓收粮储备下来,向各个地方乡民收购粮食。

        等到了灾年再把这些储备的粮食都放出来,即便是遇到了灾情朝中也能从容应对。

        岁稔年丰是大好事,这种好事能够鼓舞各地的乡民。

        在这种好事面前,让这个皇帝忧心的还是银钱。

        按照房玄龄预计,光是关中的各地的粮秣情况,能够收的粮食足足就有五十万石。

        五十万石是什么概念,就算是全长安城几十万人口不劳作,不生产,就是光是这些粮食一两年也吃不完。

        武德初年一斗米的价是七十钱,这是因为战乱,粮价才会这么贵。

        到了贞观初年,一斗米的价格控制在了十钱。

        到了贞观二年旱灾,一斗米的价格再次抬高。

        到了现在斗米四钱。

        为了防止各地出现大肆放粮,朝中要稳定粮价就需要更多的银钱来买入粮食,所要花费的银钱何止万贯。

        好在前些日子查抄寺庙收没的银钱也有数万贯,让户部又拨了十万贯去收粮,后续还要补充。

        几道奏章就让朕花出去十万贯。

        这两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眼看花光了,朕的钱袋子也空了。

        皇帝缺钱了,李世民更头疼办官学的事情,哪儿不需要银钱?

        李世民又想到了还欠着张阳三千万万贯,把整个骊山乃至周边三千亩地都押给了他。

        当初的奇耻大辱再次上了心头,李世民拍案而起。

        一旁的太监和宫女吓得当场跪下。

        皇帝近来越发地喜怒无常了。

        都贞观七年了,缺钱的李世民着急地来回走着,做皇帝的负债累累,钱库空荡荡。

        宫中又开始了缩衣紧食。

        李世民走到立政殿正准备用饭,看到桌案上放着的半只葱油鸭,丽质稚奴一群孩子啃着肉吃得正香。

        立政殿的玩具也多了不少。

        长孙皇后给李世民倒了酒水,“青雀让人送来了不少东西,有一些名贵的山参,昨日还让人送来几百贯银钱,这些吃食也都是青雀让人送来的。”

        李世民撕下一只鸭腿,凶狠地咬下一口,“青雀让人送来几百贯?”

        “嗯。”长孙皇后点头,“青雀是个懂事的孩子,他跟着张阳经营的买卖越来越大了,知道宫里用度紧张,隔三差五就会送银钱和吃食玩具过来,他府中有富裕也不忘了这些弟弟妹妹。”

        儿子懂事李世民心里当然高兴。

        想到朕的苦日子还在后头,李世民越发不痛快,青雀和张阳经营的骊山每年每月能够挣的银钱又有多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