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坏消息(2 / 2)
如今身边的两个小厮都是家生子,一个是庄子上管事的儿子,一个是后厨厨娘的孙子,都不是奸猾之人,这些日子听了许多寻常人家的事情,并不像从前那样一无所知了。而且听了许多别人家的兄弟关系,真心觉得自家的两个庶出哥哥还不错,于是倒也诚心的来往起来。
难民潮的事情真的不是很好解决,因为毕竟不是官府,作为商户能做的就是开粥铺、搭帐篷而已。不是江家舍不得腾出地方来安置难民,实在是清河府本身年前遭了雪灾就已经让江家腾出了两个大型仓库安置难民了,再多的仓库实在腾不出来,否则江家的货物受损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
于是在不确定府衙是否会开城门放难民进来的情况下,两兄弟决定趁着难民潮还没有到的时候先在城外请人加班加点搭建了许多的帐篷,提供些煤炭和被褥,再分散几个地方设粥铺,算是暂时缓解府衙的压力吧。同时兄弟两个商定让二老爷去府衙把这件事情在府衙备案,联络几个相好的商户一同做这件事情,看府衙是个什么态度。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江驰中跟着两个哥哥分别跑过府衙,去了建材市场,走了布店,见了棉花商人,请了针线婆娘,赶制帐篷与被褥;又走访了几家米店,买了大米小米,铁匠铺子定制了几十口大锅……又去了城外选址,建帐篷和设粥铺,一样样事情办下来江驰中涨了不少见识,眼中的焦躁和傲气渐渐消失不见,更多的是沉思。
因为难民潮的威胁,小年都没怎么好好过,只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
江老太爷听说了两兄弟为难民潮做准备,自己也拿出了一千两,算做善款;有了老爷子开头,以下二老爷夫妇和江海中江峰中堂兄弟都各自捐钱,几百两几十两的不等,倒也筹集了三千两左右,都用在了安置灾民上。
府衙今年真是焦头烂额,明明到了年底了,其他衙门都已经封印了,可是清河府衙却不能,府台梁大人都不能回去搂着小妾睡觉了,难民潮的威胁让他如同惊弓之鸟。
天可怜见的江家来人备案这些举措,府台大人就跟着做,然后让师爷拟了折子赶紧快马加鞭送进京里。
既然江家能做出来,那么清河府的富商们都能出点血。
于是筹集善款的事情传开了,官府出马自然是江家号召力能够比拟的,况且官府也不跟你商量,直接就派任务,根据各家家产估算,多的多出,少的少出,甭管多少,是富户就得出钱。
江家被不知道多少人背后骂,可是明面上谁都不敢说半个不字。
其他商户没有能力有江家那样的大手笔,可也都建了几个帐篷,设了几处粥铺。胜在人多,倒也能容纳下四万人左右。
可是问题是清河府今年也遭了灾,年前也遇到了雪灾,本来已经赈灾一次了,煤炭和棉花储备本来就快要见底儿了,如今这几万人冰天雪地的日日烧煤烧炭可不是个小花销,给京里的折子早就快马加鞭的送去了,赈灾的物资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调过来的。不过短短十日,煤炭已经供应不上了,夜里一场降温,第二日早上便发现冻死了几十个人。流民终于有些骚动了,府台大人甚是担忧。
恰逢此时江二老爷来道说这次奉旨押送赈灾物资的军队中,有江大夫人的嫡亲兄长,三哥苗尚仁,正三品参将,其与清河府驻军何参将有过命的交情。
这句话提醒了梁大人。
府台大人终于想起来附近还有驻军,于是请了上面的命令,调了一千人的军队,带着一些军用帐篷等物资也过来支援,顺便维持难民营的秩序。
一时间就在城外把蜂拥而来的难民给容纳了。
难民们倒是知足,只要有吃有喝,有片瓦可以遮风挡雨就很安静的听从安排,分了几个部分在府城的四个城门外分别安顿下来。
苗氏透过江二老爷又给府衙支招,说告知难民,有成年男子的,愿意在过年期间担任民兵维持秩序的,给发两身棉衣,还给工钱;有识字的也可以去帮忙给难民登记造册,也给工钱给棉衣;还有妇女,可以去粥铺帮忙,也可以领了针线布料做针线活,同样都可以领工钱。一句话,只要有手脚能干活,在清河府就能活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