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一封推荐信(2 / 2)

加入书签

江海中道:“我当年离开族学后曾经换过几个私塾,后来在赵先生的书馆学习到考完秀才。其实赵先生的书馆一般般水平,不过他曾经跟我们说过,他有个同窗,在清河府很有名气,只是进入那个书馆不是有银子就行,即便是有推荐信,也需要入学考试的。若是答卷让先生满意,不缴纳束脩都可以,但是先生不满意,多少银子都不收。俞老弟若是对侄子有信心,不妨前去一试。”

俞靖南神情一动,忙问道:“不知江兄说的是哪位先生?”

江海中笑了,晃着脑袋想了想,道:“好像是叫冯况。”

俞靖南一激动,问道:“冯况?可是那位人送外号‘疯狂先生’的冯况先生?”

江海中点头:“正是!”

俞靖南站起来一礼:“还请江兄帮忙。”

江海中晕晕乎乎的,点头点了一半就倒在桌子上。俞靖南喊了几声都没反应,只得叫了江海中的常随徐图进来,把江海中扶上了马车送回去。

看着江家的马车走远,俞靖南叹了口气转身向巷子里走去。家中有了小丫头杏儿,真的帮了很大的忙,妻子每日早起可以多睡半个时辰,夜里也不需要总是去看母亲。从前这一切,都被俞靖南当做是施舍,心中实在是有愧的,也万分纠结。尽管他曾经打定主意把所谓不能填饱肚子的自尊先行放下,可是自小也是个读书人,骨子里的骨气就算是想扔都扔不掉,所以为了这份施舍,他内心其实很是抑郁。可是今日江海中无意中说出的“家人”这个称呼,让他瞬间就解脱了,几乎让他热泪盈眶。对方是作为亲戚、作为家人来帮助自己的,并非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这一点,这几个字的区别对俞靖南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这家人两个字,为了自己儿子的入学,他决定明天一定要找机会好好问问江海中,是否能够弄到一封推荐信。

前方便是自家小院,自从家道中落,流落至此后,俞靖南第一次看到这个小院的时候,感觉到了亲切,而不是沉重。

院门是从里面拴住了的,这是俞靖南的吩咐,因为跟周边的邻居也不是太熟悉,一家人大多是老弱妇孺,怕不安全,所以每日自俞靖南上工以后,院门就从里面拴住,问了是谁才给开门。

轻轻拍了拍门,媳妇谢氏就从门内打开了院门,见了他,笑道:“正琢磨你差不多该回来了。”

俞靖南微微一笑走进院内。先去了正房跟母亲请安,说了一会儿话,看母亲在灯下指导女儿刺绣,便告辞出来。又进了西厢房,发现儿子俞文启用毛笔蘸着清水在桌子上练字。

他心中欣慰却也一抽,问道:“不是有一刀纸么,怎么还在桌上练字。”

俞文启站起来给他爹行礼然后才认真的回答道:“儿子如今的字勉强见的人而已,用纸太浪费了,儿子多练练,写的好看了,入了学堂再用纸写先生留下的作业。”

俞靖南心中感动,突兀的摸了摸儿子的头顶,道:“好孩子,夜里昏暗,早点休息。”

俞文启点点头,道:“是,父亲也早点休息。”

俞靖南出了屋子,站在院中看了看,母亲屋里一盏灯,儿子屋里一盏灯,杏儿早早熄了灯,然后就是东厢房,谢氏点了一盏灯在灯下做针线。

开门走进去,谢氏迎上来给他换了衣裳,递了茶水,端来洗脚水,殷勤的伺候他。

俞靖南忽然微微一笑,生活会越来越好,会充满了希望,正如家里这一刻的温馨,总会到来。

次日,江海中去了外地,俞靖南回了家耐心的等待着。

三日后,江海中回来了,找人传话给俞靖南,说赵先生想先见一见他儿子。俞靖南便回家领了儿子去了茶馆。

赵先生考了俞文启几个问题,俞文启答对了三个,错了一个,有一个不会回答。俞靖南很紧张,赵先生捋了捋胡子,沉吟道:“你再写几个字给老夫看看。”

正待让小二取纸笔来,只见俞文启已经熟练的把茶水倒了小半杯在桌上,在桌子上写了“庙堂、先生、学子”三个词。赵先生看了之后,皱眉想了片刻,忽然高声道:“小二,取纸笔来!”

因江海中是熟客,所以小二很快送来了纸笔和墨。赵先生也不说话,挥毫写下一封信,折好了放入信封中,又在信封上写了“况兄亲启”四个字,交给了俞靖南,安顿道:“最好明日一早就去我那老友的书院门前等候,将信递给门房,然后就在门外等着消息。”

俞靖南知道这就是推荐信了,连忙起身长揖道:“多谢先生!”

赵先生道:“先别忙着谢,我与况兄虽然相交莫逆,但与他收徒一事上却是干涉不得。若你这儿子入不了他的眼,你也别怪我无能。”

俞靖南自然明白,还是谢了又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