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家祭勿忘告乃翁(2 / 2)

加入书签

明军当时进攻河西走廊时,根据历史记载,傅友德率领的明军只在当今甘肃省区域统计到三万汉人,会说正常汉话的更少,大部分汉人已经蛮夷化。

我们现在的人都知道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故事,明初迁徙山西、江西人口填充各省各地,就是部分地方人口贫瘠的不像话了。

甘肃现在有两三千万人口,当时可是汉人只有三万,其他民族人口也不多......

明军收复西北寸步难行也因如此。

当时的华夏大地割裂无比,随时都有再次分裂的危险。

这才有了明初朱元璋想迁都,朱棣毅然迁都的背景。

北方与南方的分裂,西北、西南与中原的分裂,东部与北部的分裂。

可以说明初的各项政策也是在积极的修复这种民族和国家的分裂感。

当太祖和太宗两代人施政过去了,哈密三卫也逐渐成熟,河西的人口不再贫瘠了,收复西域的时机到了,而大明也走上了不同的转折路线。

明初的皇帝们毫无疑问是想要收复汉唐故土的,奈何种种原因,只能暂时放弃。

等到了土木堡之变后,国势颓转,边境收缩,这事又被耽搁下去了。

再到明朝中后期,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逐渐向着东南转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利益远远大于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

无论是统治者们还是官僚群体,都对西域失去了兴趣。

丝绸一直是中原王朝对外的巨大财政来源之一,丝绸在古代的巨大购买力是不一般的。

唐朝时期,甚至用丝绸来当作安西都护军的军饷。

到了明朝,海船发展,航海技术变得逐渐成熟发达。

相比陆运,海运的巨大运输能力和成本优势显而易见。

明末,诸多政治博弈和妥协在中央和江南士绅之间展开。远离中心的西部地区则逐渐成为政策上的遗忘之地。

有一部电视剧就是拍的这个,整部剧其实就是围绕着改稻种桑来进展的,而这一政策的前提就是海贸的巨大利益。

剧中曾经也演过,嘉靖帝与西洋商人五十万匹丝绸的生意。

所以,西域逐渐被中原王朝所遗弃的原因大概也在于此。

如果不是清朝时期,准噶尔叛乱入侵,估计乾隆也不会想着去费力收复那片区域。

而左公的功绩才会显得如此炳耀。

祖宗之土,一寸一分都不能丢弃。

“不行,咱还要把这条加进祖训,‘恢复汉唐旧土,必须收复西域和乌斯藏!’必须写上!”

“对了,天幕这句话说得对啊,说到咱心里了,这一条也要加上:祖宗们用鲜血换来的土地,一寸一分都不能丢弃!”

得,你看,这一会一条得,祖训能有啥用?

马皇后有些无语的劝道:“重八啊,你忘了老四当皇帝定的祖训了?那句话不用加了,咱大明不割土也不纳岁!”

朱元璋一拍脑袋,“妹子,你瞧咱这记性!”

“标儿啊,现在收复西域时机未到,将来你做了皇帝,可千万别忘了啊!家祭勿忘告乃翁啊!”

朱标憋着笑道:“儿臣遵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